第五章(1 / 3)

第五章

秦王坐在章台接見相如,相如捧著和氏璧獻給秦王。秦王接過和氏璧一看,果然是個無價之寶,他翻來覆去地瞧了好半天,又把和氏璧傳給妃嬪(pín)和左右近臣觀賞,近臣們都不停的稱讚是塊寶玉,並且祝賀秦王得此寶物。

相如見秦王沒有把城交換給趙國的意思。可是和氏璧已經被他們騙去了,怎樣奪回來呢?他急中生智上奏秦王說:“這和氏璧雖說是天下無雙的寶貝,可惜上麵還有一點不易發現的斑點,讓我指給大王看吧。”秦王信以為真,就命人把和氏璧給相如,相如捧壁後退,靠著一根柱子,怒發衝冠,對秦王說:“大王想得到和氏璧,派人送信給趙王,趙王召集全體大臣一起商議,大臣們都說:‘秦國十分貪婪(lán),倚仗自己的強大,用空話來騙取和氏璧,交換和氏璧的城邑恐怕得不到。’議論的意見是不能把和氏璧給秦國。而我認為,平民百姓之間的往來尚且不能互相欺騙,何況是大國呢!而且因一塊玉壁而使強大的秦國不高興,這樣不行。於是趙王齋戒(zhāijiè)五天,派我帶著和氏璧,舉行了叩(kòu)拜禮,交給了我國書。為什麼這樣做呢?這是尊重大國的威嚴,表示敬意。今天我來到這裏,大王在偏殿行宮接見我,禮節十分簡慢;拿到和氏璧,又傳給妃嬪們看,以此戲弄我。我看大王沒有給趙王城邑的意思,所以我再拿回玉壁。大王如果要強迫我,我的頭今天就和玉壁一起撞碎在這柱子上!”相如捧著玉壁,眼睛斜視著柱子,準備撞到柱子上去。

秦王怕他撞壞玉壁,連忙向藺相如道歉,請他不要那樣做,說完就叫人拿來地圖,指著上麵說從這裏起的15座城都給趙國。相如估計秦王不過是假裝要給趙國城邑,實際上趙國是得不到的。便對秦王說:“和氏璧是天下聞名的珍寶,趙王畏懼秦國,不敢不把它獻出來。趙王在送出玉壁時,曾齋戒五天,現在大王您也應該齋戒五天,在王宮正殿安排九賓迎接的禮儀,我才能獻上玉壁。”秦王估計在這種情況下,不可強行奪取和氏璧,便答應齋戒五天,讓相如在驛(yì)館住下。

相如盤算秦王雖然同意齋戒,但肯定會背棄約定,不給趙國城邑,便讓他的隨從扮成普通百姓,把玉壁藏在懷中,從小路逃走,把王壁還給了趙國。

秦王齋戒五天後,在王宮安排了九賓迎接的隆重典禮,派人去請趙國使者藺相如。相如到達後,對秦王說:“秦國自繆公以來的二十餘位國君裏,未曾有過明確遵守約定的。我惟恐被大王欺騙而對不起趙王,所以已經派人帶著玉壁回國了,他走小路已經到了趙國。再說秦國強大,趙國弱小,大王派一個使者到趙國,趙國立即將玉壁送來。現在憑著秦國的強大,如果先把15座城割讓給趙國,趙國豈敢留下和氏璧而得罪大王呢?我知道欺騙大王是殺頭的罪過,我請求受下湯鍋的刑罰,希望大王和各位大臣商量計議。”

秦王和各位大臣麵麵相覷,哭笑不得。侍臣想把相如拉下去殺頭,秦王說:“現在殺了相如,還是不能得到和氏璧,而且斷絕了秦、趙之間的友好關係,不如利用這個機會厚待相如,讓他回到趙國,趙王難道會因為一塊玉壁的緣故欺騙秦國嗎?”終於在朝廷上接見了相如,禮儀結束後,將相如送回了趙國。

秦昭襄王本來也不存心想用15座城去換和氏璧,不過是想借這件事試探一下趙國的態度和力量。藺相如走後,就再也沒提交換的事。

相如回國後,趙王認為他是一個賢能的大夫,使趙國在諸侯麵前不受欺辱,便任命相如為上大夫。秦王沒有把15座城割讓給趙國,趙國最終也沒有把和氏璧給秦國。

後來,秦國攻打趙國,占領了石城。第二年,再次進攻趙國,殺死了兩萬人。威武懾(shè)敵

秦王想霸占和氏璧沒有成功,於是又想出了一個報複的辦法。秦王派使者告訴趙王說,秦國想和趙王修好,在西河外的澠池會盟。趙王畏懼秦國,不想去。廉頗、藺相如商議說:“如果大王不去,那就顯得趙國懦弱而膽怯了。”於是趙王便啟程,相如隨行。

廉頗送到國境上,與趙王分別時說:“大王此行,估計從路上行程到會見的典禮完畢後歸來,應該不出30天。如果大王30天後未回,那麼請允許立太子為國君,以斷絕秦王要挾趙國的念頭。”趙王答應了他的請求。於是,趙王與秦王會見於澠池。秦王喝酒至興頭上時,說:“寡人私下裏聽說趙王愛好音樂,請彈奏一下瑟(sè),讓大家開開心吧。”趙王不好推辭,勉強彈了一曲。秦國的禦(yù)史走上前來,記載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與趙王相聚飲酒,秦王命令趙王彈瑟。”

趙惠文王氣得臉色發青,又毫無辦法。這時,藺相如走上前說:“趙王私下聽說秦王擅(shàn)長演奏秦國的音樂,請讓我向秦王敬獻盆缶(fǒu),以互相娛樂。”秦王很生氣,不答應。於是,藺相如上前獻缶,並跪下請求秦王彈奏。秦王仍不肯擊缶。藺相如說:“秦國的軍隊雖然兵強馬壯,但是現在卻保護不了你。五步以內,我可以和大王同歸於盡了!”左右的侍臣想殺藺相如,藺相如瞪著眼睛嗬斥他們,左右的人都被嚇退。這時秦王很不高興,隻得為難的敲了一下缶。藺相如回頭招來趙國的禦史記載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為趙王敲缶。”

秦國的大臣們見藺相如膽敢如此傷秦王的麵子,很是惱怒。有人站起來說:“請用趙國的15座城為秦王祝壽。”藺相如也站起來大聲說:“請用秦國的鹹陽為趙王祝壽。”秦王一直到宴會結束,始終不能壓倒趙國。而且廉頗率領大軍駐守在邊境,如果動武,秦國也占不到便宜,秦王於是說:“今天和趙王會見十分高興,不要傷了和氣。”

兩國的澠池相會圓滿結束。將相之和

澠池之會結束後,因為藺相如的功勞大,趙王任命他為上卿,官位在廉頗之上。廉頗說:“我作為趙國的將軍,有攻城野戰的大功,而藺相如僅僅耍弄了嘴皮子,官位卻在我之上;而且藺相如一向是低賤的人,我感到羞恥,不情願在他之下。”還揚言說:“我見到藺相如,一定要侮辱他。”

藺相如聽說後,不肯與他會麵。藺相如每當上朝時,常常借口有病,不想與廉頗爭位次。不久藺相如外出,望見廉頗,藺相如駕車改道躲避。等廉頗走後才出來。於是,他的門客一起勸他說:“我們之所以離開親戚來侍奉您,隻是因為仰慕您的崇高道義。現在您與廉頗官職相同,廉頗散布了一些難聽的話,而您畏懼躲避,顯得非常害怕,這種事連一般的人尚且覺得羞辱,何況對於將相呢!我們沒出息,請讓我們告辭離去。”

藺相如堅決挽留他們說:“你們看廉將軍比秦王怎麼樣?”回答說:“不如秦王。”藺相如說:“以秦的威勢,而我在宮廷上嗬斥他,羞辱他的大臣們,我雖然愚拙(zhuō),難道單單害怕廉將軍嗎?隻是我考慮到強大的秦國之所以不敢進攻趙國,隻是因為我們兩個人在。武有廉將軍,文有我藺相如。現在兩虎相鬥,勢必不能共存。我之所以這樣做,是把國家安危放在首位,而把私人恩怨放在後麵。”眾人聽了更加佩服藺相如。

廉頗聽說這件事後,袒露上身,背著荊(jīnɡ)條,讓賓客帶著到藺相如府上謝罪,說:“我是個粗鄙(bǐ)淺薄的人,不知道將軍對我寬容到這種程度!今天特地向將軍負荊請罪。”

這年,廉頗率軍向東攻打齊國,打敗齊國一個軍。過了兩年,廉頗又打齊國的幾邑,攻下了它。後三年,廉頗攻打魏國的防蘭陵、安陽,攻下了兩地。後四年,藺相如率軍攻打齊國,到達平邑而停止。第二年,趙奢(shē)在閼(yān)與城下打敗秦軍。魯班

魯班,姓公輸,名般;又稱公輸子、公輸盤、班輸、魯般等。魯班生於魯定公三年(公元前507年),卒年不詳。

魯班是我國古代一位優秀的手工業工匠和傑出的發明家。相傳他在機械、木工工具、土木建築等方麵有多項創造發明,留下了許多動人的故事。兩千多年以來,他一直被土木工匠們視為“祖師”,受到後人的崇敬。

魯班出生在魯國一個世代以工匠為生的家庭。家庭的影響和熏陶,使他從小就喜歡上了機械製造、手工工藝、土木建築等古代工匠所從事的活動。長期的生產實踐和他本人不斷地努力,使魯班逐漸掌握了古代工匠所需要的多方麵技能,積累了非常豐富的實踐經驗,成為當時有名的能工巧匠。

相傳有一年,魯班接受了一項建築一座巨大宮殿的任務。這座宮殿需要很多木料,魯班就讓徒弟們上山砍伐樹木。由於當時還沒有鋸子,他的徒弟們隻好用斧頭砍伐,但這樣做效率非常低,工匠們每天起早貪黑拚命去幹,累得精疲力盡,也砍伐不了多少樹木,遠遠不能滿足工程的需要,使工程進度一拖再拖。眼看著工程期限越來越近,這可急壞了魯班。為此,他決定親自上山察看砍伐樹木的情況。上山的時候,由於他不小心,無意中抓了一把山上長的一種野草,卻一下子將手劃破了。魯班很奇怪,一根小草為什麼這樣鋒利?於是他摘下了一片葉子來細心觀察,發現葉子兩邊長著許多小細齒,用手輕輕一摸,這些小細齒非常鋒利。他明白了,他的手就是被這些小細齒劃破的。後來,魯班又看到一條大蝗(huánɡ)蟲在一株草上啃吃葉子,兩顆大板牙非常鋒利,一開一合,很快就吃下一大片。這同樣引起了魯班的好奇心,他抓住一隻蝗蟲,仔細觀察蝗蟲牙齒的結構,發現蝗蟲的兩顆大板牙上同樣排列著許多小細齒,蝗蟲正是靠這些小細齒來咬斷草葉的。這兩件事給魯班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也使他受到很大啟發,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他想,如果把砍伐木頭的工具做成鋸齒狀,不是同樣會很鋒利嗎?砍伐樹木也就容易多了。於是他就用大毛竹做成一條帶有許多小鋸齒的竹片,然後到小樹上去做試驗,果然不錯,幾下子就把樹皮拉破了,再用力拉幾下,小樹幹就劃出一道深溝,魯班非常高興。但是由於竹片比較軟,強度比較差,不能長久使用,拉了一會兒,小鋸齒就有的斷了,有的變鈍了,需要更換竹片。這樣就影響了砍伐樹木的速度,使用竹片太多也是一個很大的浪費。看來竹片不宜作為製作鋸齒的材料,應該尋找一種強度、硬度都比較高的材料來代替它,這時魯班想到了鐵片。於是他們立即下山,請鐵匠們幫助製作帶有小鋸齒的鐵片,然後到山上繼續實踐。魯班和徒弟各拉一端,在一棵樹上拉了起來,隻見他倆一來一往,不一會兒就把樹鋸斷了,又快又省力,鋸就這樣發明了。鋸發明以後,魯班又發明了許多木工工具。

魯班還是一位傑出的機械發明家,發明創造了多種簡單機械裝置。如魯班曾對古代的鎖進行了重大改進。鎖在我國奴隸社會的周代就已經出現,其形狀像一條魚,構造比較簡單,安全性比較差;經過魯班改進後,其形狀、結構均有較大變化,鎖的機關設在裏麵,外表不露痕跡(hénjì),隻有借助配好的鑰(yào)匙才能打開,具有很強的安全性和實用性,能夠代替人的看守。魯班曾用竹子做成一隻木鳥,能夠借助風力飛上高空,長久不落地、在當時引起很大震動。還有一種傳說,說魯班曾製成機動的木馬車,這輛木馬車由“木人”駕駛,裝有各種機關,能夠在路上自動行走,一直到漢代還在流傳。魯班曾製作了一種稱之為“機封”的裝置,可以用機械的方法進行下葬,具有很高的技巧,人們對此很佩服,但由於當時盛行厚葬,這種方法未能得到實施。

古書記載,魯班曾在石頭上刻製出“九州圖”,這可能是我國最早的石刻地圖。傳說有一次,魯班雕刻一隻鳳凰,當他還沒有雕成時,就有人看了譏笑道,你刻的鳳凰一點都不像,腦袋不像腦袋,身體不像身體。魯班聽了非常生氣,但並沒有灰心喪氣和停止工作,他決心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回答他人的諷刺。因此他更加努力學習、刻苦鑽研,經過他的不懈(xiè)努力,最後終於將鳳凰刻成。他刻出的鳳凰栩栩如生,非常逼真,贏得了眾人的讚譽(yù),那些曾經譏笑他的人也不得不佩服魯班的高超技藝和刻苦精神。他曾製作了安裝門環的底座,也深受人們的歡迎。

魯班的妻子也是一位出色的工匠,傘就是由她發明的。她看到魯班和很多工匠成年累月在外給人蓋房子,經常是風吹、雨淋、日曬,沒有什麼東西遮擋(zhēdǎnɡ),很是辛苦。於是她決心幫助他們解決這一問題。經過開動腦筋,反複試驗,她終於做成一把傘,讓魯班出門做工的時候帶上,這樣不論走到那裏,也不論是刮風下雨,都不會受到風吹雨淋的襲(xí)擊了。直至今天,傘仍然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用具。

關於魯班發明創造的故事和傳說很多很多,千百年來一直在民間流傳。這些傳說和故事雖然不一定全部真實,卻表達了人們對魯班的敬仰和懷念,歌頌了中國古代工匠的聰明才智。魯班被人們視為技藝高超的古代工匠的化身,成為我國勞動人民勤勞智慧的象征。扁鵲

扁鵲學醫

扁鵲姓秦,名叫越人,渤(bó)海郡鄚(jùnmào,今河北任丘)人,是戰國時期著名的醫學家。因為他的醫術高超,人們都把他比作古代的神醫扁鵲,久而久之,大家都叫他扁鵲,反而把他的真名給忘了。

傳說有一位異人,看扁鵲忠厚老實,人又很聰明,就給他服用一種藥,扁鵲服了藥以後,可以看見人的五髒六腑,異人又給了扁鵲一本藥書,從那以後,扁鵲就開始給人看病,行醫了。救活“死人”

有一天,扁鵲來到虢(ɡuó)國,聽說太子病死了,就直奔國君居住的宮殿門口,向門衛打聽太子的病情:“請問太子得的是什麼病?”

門衛稍稍懂點醫術,回答說:“太子的病是氣血不調引起的,以至陽氣減弱陰氣旺盛,所以一下就病死過去了。”

扁鵲又問:“太子病死多久了?”

“早晨雞叫的時候死過去的!”

扁鵲急忙追問:“現在裝進棺材了嗎?”

“因為死了不到半天,所以還沒有。”

“這就好。勞煩您進去通報國君,說齊國的秦越人能夠治好太子的病,讓他活過來。”

門衛哪裏會相信他能把死人治活,不屑地說:“人死了怎麼能治活呢?我聽說古時候有位神醫,他治病不用湯劑(jì)、石針,也不用按摩、藥敷(fū),隻用眼睛一看,就知道病因在哪兒,然後按照五髒的穴(xué)位,割開皮膚,解剖pōu(pō)肌肉,疏通筋絡(luò),聯結血管,衝洗腸胃,就可以把病治好。先生如果有這麼高明的醫術,自然可以讓太子起死回生;如果沒這個本事還說大話,恐怕欺騙國君是要被砍頭的。”

扁鵲搖頭歎氣說:“你說的這隻是小技術,好比坐在家裏,不知道天的廣闊。我秦越人給人看病,用不著望、聞、問、切,隻要知道病人的症(zhènɡ)狀就判斷出他得的是什麼病,然後開方治病,包管藥到病除。從你剛才說的病情推測,太子現在耳朵裏有聲響,兩腿到下身還有餘熱,不信你可以進去查看一下。

門衛見扁鵲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就半信半疑地到太子的屋裏去了,結果和扁鵲說的一模一樣。門衛驚得目瞪(dènɡ)口呆。他趕忙稟告虢國的大王,說有位齊國的神醫能治好太子的病。

虢君聽說兒子有救了,喜出望外,馬上出來迎接扁鵲說:“早就聽說先生的大名,一直沒機會當麵請教。今天先生來到我們這個小國,實在是我們的榮幸啊!太子肯定有救了。”

扁鵲安慰虢君說:“太子的病叫‘假死症’,由於陽脈(mài)下墜(zhuì),陰脈上升,陰陽二氣交彙,氣血閉塞不能暢通,所以整個人就像死了一樣一動不動,其實人並沒有真死。”扁鵲一邊說,一邊讓弟子磨好石針,在太子頭頂的百會穴位上紮下去,疏導阻滯在一起的陰陽二氣。不一會兒,太子就慢慢地睜開了眼睛蘇醒過來。扁鵲又給他開了副湯藥。二十多天以後,太子就完全複元了。

扁鵲“治活死人”的消息不胚而走,人們紛紛議論他是位神醫。扁鵲隻是笑笑說:“我不能治好死人,太子隻不過是昏過去了,我又讓他醒過來罷了。”扁鵲見蔡桓公

有一次,扁鵲來到了蔡國。蔡桓(huán)公早就聽說有關扁鵲的傳聞,就把扁鵲當作貴客接待。一天扁鵲上朝時發現蔡桓公氣色不太好,知道他肯定是得了病,便對蔡桓公說:“大王,您已經有了病,好在病情不嚴重,隻是在皮膚表層,您得趁早治療啊!不然病情會一天天加重的。”蔡桓公不當回事,說:“我感覺身體很好,怎麼會有病呢?”扁鵲隻好退下,蔡桓公便對身邊人說:“醫生們都貪圖錢財,把沒病的人說成有病,借機騙錢,又可顯示他們醫術高明,真是可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