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學呢,我們都會認識到來自五湖四海的同學,像我就有一個的同班同學,來學校時還給我送了哈達,其實就是一條白綢,不過據哈達在他們那邊代表的是友誼。
其實,絕大部分人剛進大學最早認識最早接觸的應該是我們的大學室友,並且畢業後,相比於其他的大學同學,來往較為密切頻繁的基本上也都是室友,所以大學室友對於大部分人來都是大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家都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能夠和室友一起同吃同睡四年,也是一種不可多得的緣分。
要到我的室友,那就不得不提到我的性格的轉變,其實在我上大學以前,我是一個比較內向的人,可能和我的家庭環境有關吧。因為我爸媽常年在外做生意,所以我時候是要嘛和爺爺奶奶住,要嘛就是自己住,這就養成了我獨立但是卻孤僻的性格,不愛與人交流。
實在的,人類社會本身就是建立在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的基礎上,而一個人不喜歡和別人交流是很要命的一個缺點,特別是在現在這個人情交織更為嚴重的社會,擁有這種性格的人很難生存下去,有句話叫什麼來著,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倒在沙塘上,太過孤僻、不合群的人往往就是那倒在沙灘的前浪。
當然,那些富二代,官二代不在此列。
言歸正傳,我在上高中的時候我就意識到自己的性格缺陷,但是由於高中大家都在努力的讀書,所以也沒太過在意。
但是,現在要上大學了,所以我必須強迫自己做出改變,也在網上看了很多人際交往類的文章,最後決定以後和大學同學初次見麵,就以“握手+你好”開啟雙方的交流。因為握手就需要雙方的肉體接觸,而根據網上某心理學家的研究,初次見麵,肉體的接觸能夠迅速打破兩人之間的陌生壁壘。而你好,則是開啟兩人之間話題的起始語。
因為剛上大學那會兒,我經常逢人就握手,導致被人我是“握手哥”。
對了,前文一直都沒講我讀的是哪個學校,我讀的學校是FJ省僅次於廈門大學的福州大學的隔壁,福建江夏學院。
這所學校雖然是個二流學校,但是宿舍環境是真的挺不錯的,標配的上床下桌,不像隔壁的福州大學,還有那種上下鋪的宿舍。在到學校之前,也有聽網上我們學校雖然是個二流學校,但是宿舍環境算是整個福州大學城排的上號的了。在學校裏,我住的是6人間,每年要交900多的宿舍費,也有四人間,四人間聽每年要交一千多。
好了,不囉嗦了,下麵講講我的5個室友。
先介紹一下,前文有提到過的娘炮張旭,他是安徽人,一米八的大哥,我們宿舍長得最帥的人,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太瘦,想看起來像根電線杠,然後就是太娘了。我1日正式報道那,第一個在宿舍見到的就是他,那會兒,他正赤裸著上身在宿舍打遊戲,我一進去馬上就跟他開始肉體的接粗,啊不對,是馬上跟他握手,拉進距離。
“你好,我叫朱傑斌,你叫什麼?”
“我叫張旭,你是剛到吧?”
“對啊,我昨到的,本來想選你這個床鋪,沒想到被你捷足先登了”
我和他初次見麵的記憶就這麼些個片段,畢竟過了好幾年了,我也不是電腦,內存沒那麼大。
我見到的第二個舍友,是劉鍶,一個168的胖子,帶著副眼鏡,整裝窮裝清純。
我一直認為他是我們宿舍最有錢的人,因為有一次他爸來看他的時候,穿了西裝。14年那會兒,大我們一輩的人,除非是做高官,或是大富豪,不然誰ND的穿西裝,而且他有個親弟弟,在我們農村隻有家大業大的人,才會生兩個男孩來繼承家業。包括我後來認識的很多大老板,都是有兩個男孩,都是因為家業太大,如果家裏隻有一個男孩怕守不住。
然而這個胖子整在我們麵前裝窮,連吃飯都是省著吃,哎,真D是肚子裏找牛黃,藏太深。
我和他的初次見麵是在宿舍的門口,我趕著和我爸他們一起去吃午飯。當時看他要進51,我就知道他應該也是寢室的一員,但一時之間,我是真想不到什麼好的打招呼的話語,正好之前我有看到寢室成員的名單,所以就對著他隨口喊了一下,“嘿,你是周淳吧,剛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