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頑劣為由(1 / 1)

戰明師徒來到了上京城中,進到了皇宮,到了仁壽宮,他們向太後請了安,這時皇帝也來了,太後向皇帝介紹那便是他隱居了很久的皇叔。

太後意外的了一句:“皇上今年也七歲了,也到了習武的時候,也該找一位武道老師做師父了,哀家,看子昭,武功也不錯,就讓昭兒來教皇帝吧!至於,海棠這孩子,哀家甚是喜歡,就留在這兒,陪哀家解悶吧!”

太後笑這拉過了皇帝:“快點見過你師父。”

“見過師父”戰豆豆不情願的向劉子昭行了禮。

人們搞不懂的是為什麼一代宗師不收自己的侄兒皇帝為徒,後來,百姓們猜證明可能是因為不想讓皇帝太癡迷武功,而是讓他做個好皇帝,做個明君,實現他兄長戰清風為統一下的願望。

上京城

皇宮

太後又在發火了,所有的宮人都跪著了,原來是皇帝和海棠又惹禍了。就在剛才,太傅莊墨韓來向太後稟報他們這一個月的學習情況,才知道這一個月他們經常逃學,還偷偷溜出宮玩,於是,對身邊的侍女:”去把皇帝和聖女請來。”

“是”

過了一會兒,皇帝和海棠來了,身邊還跟著一個姑娘,這個姑娘便是司理理,是南宋皇室血脈,因為其父爭奪皇位失敗被殺,為逃避宋帝的追殺逃到齊國,後來,太後知道了就把她接到皇宮做了皇帝的伴讀。

皇帝和海棠正準備給太後請安,卻被太後一生喝住問到:“你們兩個都去哪了?”皇帝:“我和師姑去宮外玩了。”

太後正在怒頭上,聽到皇帝這麼,“你們給哀家跪下“,這時的太後狠不得上去打這個不成器的兒子一巴掌,但迫於眾人在場,畢竟戰豆豆是個皇帝,還是要給他留點麵子,就把怒氣撒到皇帝身邊的宮人身上,於是讓人將他們拖下去,以他們照顧好皇帝不周,杖責二十。

正看到身邊的宮女、太監,還有伴讀司理理快被行刑的人拉下去時,皇帝突然了一句:“母後,犯錯的是兒臣,為何要牽怒旁人?要打就打兒臣吧,”

太後聽到這話,火氣更大了,立刻:“海棠,你們先下去”。

海棠聽到這話的語氣,就知道這次太後是真的怒了,他們繼續待在這也不好,就退下去了。

“陳嬤嬤,你去把竹鞭拿來”太後對身邊的貼身女侍道。

“是”

竹鞭拿來了,太後忍著怒氣最後問了一句:“你今日可知錯?”

皇帝了一句:“兒臣不知何錯之有”這句話一出口,太後就從侍女手中搶過了鞭子,狠狠的打在了戰豆豆背上:“那哀家便打到你認錯為止”。

太後重重地打了皇帝十幾鞭,旁邊的陳嬤嬤看不能再打了,便想太後求情:“太後,皇上還年幼,何必真打傷了。”

其實,太後剛才是在怒火上,現在火消了,至然,不會再打了。太後正準備派人送皇帝回宮,再宣太醫。

忽然,聽到皇帝了一句:”

不用了。”

皇帝就一步一步在內侍順子的攙扶下走出了仁壽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