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二章 這一生 大結局(1 / 3)

幽州薊城,刺史官邸,匆匆趕回來的李妟,剛進後院,見小妾們一個個都苦著臉,隻覺得頭疼:“怎麼了?太妃又生氣了?”

小妾們點點頭,一個臉上青了一塊的美人,見李妟回來,委屈得眼眶都開始發紅了。

李妟摸了摸那嫩滑但又青了一塊的麵頰,明白一定是太妃發火時倒了黴,安慰了幾句,問:“如今,誰在太妃那裏?”

“是王妃。”

原來是王妃趕來救火,李妟心定了些,整了整衣冠,向前走去。

母親年紀大了,脾氣越來越差,兒婦之中,也就隻有他的內人才能哄得住姑婆,所以母親才和他同住,跟著到幽州。

轉過小門,來到花園,卻見涼亭處圍了不少人。

李妟走上前,來到涼亭內,向母親問安:“娘,孩兒回來了。”

“你今日怎麼回來得這麼早?”太妃馮小憐問,歲月在她臉上留下了許多痕跡,昔日容貌傾國傾城的絕色美人,如今已經韶華不再。

她看著兒子出現在眼前,已經被兒婦消了大半的氣,徹底消失不見。

“孩兒思念母親,加上公廨沒什麼要緊事,所以回來了。”李妟撒了個善意的謊,馮小憐拉著兒子的手,讓兒子坐在身邊。

坐在另一邊的王妃彭氏,見“援軍到了”,暗暗鬆了口氣,卻不敢離開,免得姑婆又借題發揮,便陪著說話。

馮小憐很享受這樣的待遇,有兒子、兒婦陪著聊天,心情好了許多。

可一想到張麗華的小兒子,竟然得了好差遣,她就氣不打一處來:“你弟弟的前程,你這個做兄長的,都不上心?”

李妟從收到“急報”時起,就想明白母親今日發火的緣由是什麼,趕緊解釋:

“娘,澳州太遠了,四季顛倒,和中原相異,孩兒這是怕阿弟去了水土不服,才沒有爭取。”

“可報紙上都說,澳州是個好地方,幹是幹旱了些,但氣候宜人。”馮小憐有些不甘心,不甘心自己的兒子,被張麗華的兒子比下去。

爭的,就是那口氣。

現在,輸了一場,也不知張麗華此刻在徐州,有多得意。

馮小憐和張麗華爭了幾十年,兩人最美好的時光,都是一起陪著李笠度過,所以“競爭”很激烈。

比才藝,比“貼心”,甚至到了晚上,一起侍寢,都一定要比對方多得一次恩澤。

養育兒女,小時候也要比成績,長大了比前程,比婚姻。

爭了幾十年,馮小憐還是稍遜一籌:比張麗華少生一個兒子,哪怕她已經為李笠生了六個兒子。

現在,她的幺子,被張麗華的幺子搶了澳州刺史一職,當然一肚子火。

李妟繼續勸:“娘,河中也是不錯的,氣候宜人,冬暖夏涼,又能種水稻,有塞外江南之稱,撒馬爾幹可是個大都會,阿弟去河中任都護,不比去澳州好?”

“這不一樣,不一樣...”馮小憐說著說著,麵帶憂傷:“澳州,是你父親最看重的地方,那麼大的一個大島,他一直念叨的...”

澳州,是楚國在海外所設最大的一個行政區,此地為三十多年前,探險船隊於南海以南的海域發現,麵積很大,但大半為荒漠。

馮小憐知道李笠一直很重視對澳州的開發,特地派皇子出鎮,定期輪替,目的就是鼓勵民間百姓到澳州定居。

所以,在她心目中,一直都是皇族擔任的澳州刺史一職,意義非比尋常。

李妟見母親有些黯然神傷,趕緊轉移話題:“娘,遼北那邊有好消息。”

“什麼好消息?”馮小憐的注意力果然被轉移。

“探險隊回來了,極北之地,果然是一望無際的冰洋,有白色的大熊,毛色純白。”李妟有些激動,“還帶了幾頭幼崽回來,這白熊,和父親說的一樣!”

最後這句就不該說,果然,馮小憐一聽,瞬間眼神一暗:“當然、當然一樣,你父親是何等樣人,不會說錯的...”

她這一生,最好的年華,是李笠陪伴度過的,所以留下的是最美好的回憶,讓她永遠無法忘懷。

結果,說好的相伴一生,向來不食言的李笠,食言了。

彭氏在一旁見姑婆哭起來,心中叫苦:哎喲,我這好不容易勸得姑婆心安,你又...

。。。。。。

“娘,莫要傷心,對身子不好。”

李?輕聲說著,攙扶著白發蒼蒼的母親,看著眼前的陵墓。

這是他外祖父的陵墓,故梁文皇帝蕭綱之墓,曆經多年風雨,依舊得到妥善看護。

秋風中,蕭妙淽看著父親的陵墓,想著這幾十年來的風風雨雨,百感交集。

兒子李?任蔣州刺史,坐鎮建康,她作為太妃,隨著兒子上任,含飴弄孫,有兒婦侍奉,日子過得無憂無慮,按說該心滿意足,可是...

可是,她想陪伴的那個人,已經不在了。

建康,是她長大的地方,豆蔻年華在這裏度過,數十年過去,她老了,回到建康,雖然有兒子陪伴,但是,但是...

蒼天,你為何,為何那麼急著把三郎帶走呢?

我們幾個都好好地,獨獨三郎...三郎先走了...

蕭妙淽不明白,李笠人這麼好,為什麼比她們先走。

李笠是個好人,履行了諾言,對蕭梁宗室以禮相待,雖然把人軟禁在鄱陽,但並未舉起屠刀。

蕭氏子弟在鄱陽繁衍生息,她的異母兄弟,在鄱陽平安走完餘生,兒孫眾多,枝繁葉茂。

李笠無愧於她父親的恩遇,不僅善待了蕭梁宗室,亡國的高齊宗室、宇文周宗室,也都得了善終。

李笠做得這麼好,為何不能長命百歲,丟下她,先走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