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九十四 何為仁(1 / 3)

劉徹一愣,卻心裏一陣狂喜,他就知道陳嬌與其他女子不同(廢話!你眼前這貨是穿越的妖怪~~~)!“阿嬌姐也以為那些俘虜當殺?”

陳嬌點頭,“仁德一說對自己人用就好。那些儒家士人不知道麼?子曰‘十世之仇猶可報也‘。對敵人仁慈就是對自己殘忍。匈奴多年來襲我大漢邊塞,殺我大漢邊境百姓,如果大漢不興兵力,隻會被匈奴壓著打。匈奴人何曾把漢人當人看?那些儒家學派的大臣滿口仁義道德對匈奴來說沒有半分作用,隻會助長他們的囂張氣焰。何況此次所殺俘虜大多數是小部落的匈奴首領,又是大漢首次大捷,不殺不足以振軍威,不殺不足以慰大漢先烈!”

“說的好!”劉徹撫掌大笑。“嬌嬌所說甚得朕心!”

“不過,以後還是隻殺首惡吧。其餘俘虜都是免費勞力,何不物盡其用?修路做工,這些俘虜可比雇傭民力省錢多了,而且不會因此弄的民生凋零。”陳嬌漫不經心的語調仿佛不是說這麼狠的事情,就像談論今天天氣不錯一樣自然。原諒她吧,賢良淑德善良瑪麗蘇什麼的她這輩子大概都做不到了。如果給史吏聽到她這番話,肯定會給她扣個惡毒的帽子,大臣們說不定會上書廢後……哦,這樣也不錯,陳嬌說不定還會感謝他們。阿米豆腐,她其實一點也不符合濟世救人的仁醫形象。

劉徹眼睛一亮,又立馬恢複平靜,“嬌嬌此言,跟弓高侯倒是有幾分相似。不是一家之言吧?”劉徹雖然知道陳嬌跟韓則之間絕對沒什麼,但還是忍不住心裏不舒服。

陳嬌暗地裏翻翻眼皮,疑心病神馬的最討厭了!“陛下不是不知道,以前我跟韓則都是‘狼狽為奸‘的,自然對事情的看法相似了。”

劉徹如何聽不出陳嬌話裏的不滿,也不得寸進尺,勾起嘴角,“嗬嗬。朕自然不會被這些仁義之言左右心情。畢竟,有大臣敢於直麵奏疏朕還是欣賞的。隻是,天天看那些奏章,朕也很是煩擾啊!”

陳嬌眨眨眼睛,眼底透出些許狡猾,甚至還有讚許,眼下倒是有了跟劉徹長篇談論的興趣,“陛下還能聽的進不同之聲,沒有一心想搞一言堂就是明君啦。陛下能聽到不一樣的聲音,是陛下之幸。”

“繼續說下去。”劉徹被陳嬌眯眼的狐狸樣子逗得興致大起。跟陳嬌說話總是讓他有不一樣的感受,她的眼界,她的思維,總給他知己之感。她怕他卻又不怕他。就比如此刻,她在他麵前侃侃而談,就像他的……謀士。而劉徹卻絲毫不覺得奇怪,恍然覺得陳嬌就該如此。而如此的陳嬌,更讓他無法放手。

“《國語》曾說,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善哉斯言!而眼下有大臣奏疏仁德之說,可見儒家學派都是持有這一觀點。陛下如不能善加處置,雖與國無大害,但孔子學說的儒家弟子不在少數,隻怕到時候鬧出亂子,陛下也不想看到。”

劉徹沉吟點頭,“是啊。這些儒家學派大多數還是士人清流,滿口都是仁義道德,朕很煩惱,卻也不能明著貶斥。”

“儒學自有它的優點。天地君親師是它的基本主張。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它的禮治,而以道德去感化人教育人是德治。儒家思想信奉貴賤、尊卑、長幼親疏各有其禮。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就是這個道理。而這些,就是它對陛下統治天下的貢獻了。”陳嬌拿出上輩子幾千年對儒家思想經典概括,由不得劉徹不承認。

劉徹確實點頭稱是,若不是如此,去年時候也不會差點采用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