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十二 細柳營(2 / 2)

韓則知道劉徹這是對自己才能的試探,於是認真答道:“陛下,臣以為,此事倒可以好好利用一下。陛下可以將廷尉府的供詞案卷交給太皇太後,相信太皇太後定會震怒,對各個潘國定會心有芥蒂。而陛下一方麵可以爭取太皇太後的支持,一方麵方便細柳營的建立,同時也為削潘減少阻力。”

劉徹滿意的點頭,又問道:“那你對削潘有何好的見解?”

“臣正要向陛下推薦一人,此人是臣於遊學期間所識。此人名乃主父偃,他對削潘很有見識。”說起來遊學很有收獲啊。韓則內心感慨,跟主父偃的認識真是挺偶然的。而兩人也很是聊得投機。

“哦?”劉徹最感興趣的就是人才,遂問道:“你可知他有何辦法?”

“臣隻是聽他說起過他有削藩之法,他並未細說。臣跟他相談甚歡。他是個有真才實學的人。所以臣向陛下推薦他。不過,臣竊以為,在各個藩國之中,唯有淮南王值得關注一下,其他的,不足為慮。隻要陛下能名正言順除去淮南王,其他藩王定不敢有異動。但是為了不使大漢百姓受戰火之苦,還是以不戰而屈人之兵為上策。臣有一策,可供陛下驅使。”

“快快講來。”劉徹不禁興趣大增,這個韓則,性格變後孩子很是讓人刮目相看。

“陛下可令欽天監選一吉日,然後再想辦法讓這一日出現祥瑞,並下詔令各個藩王攜世子進京,到時候把此事的調查結果在宴會上公布於眾,不就名正言順了嗎?而且陛下順便施恩於其他藩王,相信他們定不會有異動。”

“好計謀!”劉徹撫掌而樂。“對了,朕這就下詔宣主父偃為郎官。”

“陛下,臣有一句話不知當不當講。”韓則遲疑道。

“王睿但說無妨。”

“陛下,臣記得陛下跟皇後大婚時淮南翁主劉陵曾來過長安。臣那時就覺得此女不僅貌美而且頗有心計,很是懂得利用自己的美貌來做事。既然淮南王能再宮中都插上探子,臣私下以為劉陵翁主曾在長安呆過不短的時間,陛下不可不防。”

劉徹點頭道:“這個朕早就知道。朕這個堂妹確實心計不淺。”劉徹焉能不知她在長安的種種,她經常出入各個大臣家中,他怎會不知?可笑劉陵還曾試圖勾引他呢,他也曾跟她假戲真做過幾次。她還貌似很是沉迷呢。真是可笑。他隻是報複淮南王叔罷了。

韓則見劉徹麵色淡淡,知道他心裏有數也就放心了。

而此時,長門宮內的館陶一家正圍著陳嬌一通好哭,家裏都認為陳嬌太苦了,這一年多來陳嬌一次次受傷,真是可憐的很。陳嬌少不得一一安慰,還好二哥跟子夫也在,要不然陳嬌還真得費不少精力。

幾人談完,劉徹自去見太皇太後,太皇太後果然震怒,對淮南王一脈更是恨之入骨。又聽了劉徹講的種種細柳營擴建的好處,遂也表示支持。於是一道全國範圍內招收10到16歲少年上長安參加細柳營的聖旨就這樣發出去了。而全國都掀起來了一股上長安的風潮。每個縣隻有15個名額,所以競爭很是激烈。三個月後,細柳營總共五千人算是建立起來了。其中一千人是各地高門子弟組成的,其他差不多都是士農工商各個階層組成。韓則也正式走馬上任。衛青當然也在其中。霍去病因為年小所以隻能兩年後再加入了。而朝中跟各個藩國因為劉徹擴建細柳營雖頗有微詞,但是因為竇太皇太後公開表示支持也隻能不了了之了。

劉徹一個詔書招來主父偃,聽了他的推恩令之後大加讚賞。並打算合適之時實行。而當務之急是細柳營建立起來。

韓則精心準備了各種講義跟訓練手冊,均讓劉徹過目後才實行。其中“忠於漢民族。忠於大漢帝國,忠於天子”被奉為細柳營的第一軍規,每天都要誦讀一遍。而且這個細柳營算是軍隊改製的實驗,細柳營中不行跪拜禮,均行軍禮。整個細柳營均采用韓則發明的現代軍隊的管理製度跟訓練方法,當然騎馬射箭等漢時重要項目一樣要抓緊。而且時刻都對他們宣揚忠於天子,忠於帝國的思想,嗯,可以說是深度洗腦。韓則堅信,不出一年,這些少年就會是最忠於天子的保皇派。而且,細柳營完全是按照軍官將領的要求在培養,讀書,寫字都是必學的。當然他們所學的都是韓則跟劉徹新編的講義。這些忠君愛國的思想會深入他們的骨髓,跟他們的呼吸一樣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