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初春夜雪(1 / 1)

初春夜雪,窗外一片皚皚。

屋內暖氣開的太足,陳夏有些口渴,把客廳的窗戶開了半扇後去廚房給自己做了一杯雪梨奶昔。這是一種她喜歡了十年的飲品,十年前,第一次喝到這種有些俗氣的飲料,是高考後那個暑假。那時的她在一家課外輔導機構做助教,而那杯雪梨碎得不太徹底、鮮奶不夠鮮的雪梨奶昔是一起工作的助教同事在街邊店買給她的。

陳夏想起了奶昔中的雜質,想起了那個夏,想起了給她買奶昔的那個人。不上為什麼,這種非常單調的飲料,竟讓她喜歡了十年,就像她那段單調了十年的感情一樣,讓人不知所然。

那年夏,陳夏高考出分被燕京大學鎖定預錄取,在祖國大江南北信馬由韁一大圈後,在家百無聊賴無事生非。終於在一個極其悶熱的下午,在惹得家裏雞飛狗跳之後,被她親愛的母親以“體驗實踐、認知社會”的名義趕到了一家課外培訓機構去當助教。在課外機構極其簡陋的教室裏,她第一次見到了王遠,眉目清秀、輪廓分明卻又黝黑質樸的男生——她的助教組長,也是後來給她買奶昔的那個人。

窗外雪越來越大,夜也變得安靜了起來。區樓下泛黃的路燈,把雪地連同空映得一片黃。終究是寒冬剛過的初春,開了一陣的窗,滲進了絲絲寒氣,陳夏坐在沙發上打了個寒顫,思緒也一下回到眼前。

看著茶幾上被吊燈襯托的有幾分暖黃的奶昔,陳夏想著,給她買奶昔的那個人現在在哪裏?回北京了麼?看到了今夜這漫大雪了麼?

拿起手機,敲了三行,刪了兩行。喝了一口奶昔,把剩下的一行也刪了。夏哂笑,原來十年一夢,到如今也卻是連發個信息問候也要猶豫再三。

還有見證了這段十年青春的“團體”朋友們呢?大江大海,奔湧向前,雖知何處,卻少錦書。再回首,已是十年蹤跡十年心。團體裏曾經一起嘻嘻哈哈騎馬看花的少年們,如今都在大時代的洶湧波濤中,沉浮。有創新創業的弄潮兒,有立誌報國的公務員,有多金但脫發的投行精英,有醉心書齋的青年教師,有擼貓逗狗的“坐家”,還有娛樂圈新晉製片人。

往事一步步,眼前一幕幕。這十年的驕傲與頓挫,困惑與求索,愛戀與失戀,得到與失去,都成了這個初春夜晚無法回避的複調協奏曲。或許這是他們這一代年輕人,縱然人生軌跡各不相同,但卻共同分享的青春記憶。

陳夏走到窗邊,透過區外圍稀疏的楊樹,看見晚上10點的二環依舊車水馬龍、穿梭如織。窗邊有些冷,她不自覺地緊了緊身上淺駝色的棉麻睡衣,嘟囔了一句“開了暖氣還是涼,身體真是不如從前了。”

雪還在下,風沒有停,而這世界又何曾為了何人停下過腳步。

手機突然振動,把她拉回眼前,來信人,是王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