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夕陽晚照夢裏殤 五十八 殘酷妖嬈(2 / 2)

董卓作惡多端,自是百死莫贖;但呂布如此“大義滅親”(其實是大利滅親),又未免太無香火之情。縱然董卓該殺,也何必非要由自己下手;既殺首惡董卓,又何必非要將其滿門良賤,不分老幼,一個都不能少地全數殺光呢?這樣的愛憎分明,實在叫人不寒而栗。

李郭兵變,呂布投袁紹,合攻張燕。後袁紹欲殺呂布,呂布無奈投張揚,奔走四方。

呂布於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四月二十三日手刃董卓,六月初一,即撇下王允,帶著董卓的人頭,逃出長安,敗走關東。他先是去投袁術,不久又北歸袁紹。兩人共事沒幾天,袁紹便想殺了他以絕後患。呂布聞訊,急忙改投河內張楊。興平元年(193年),他與陳宮合謀,襲奪曹操的兗州。曹操回師,擊破呂軍。

而此時的呂布,被曹操手下第一員大將徐晃和張遼分兵圍於苻堅,當呂布得知與他見過一麵的馬超駐守在河州一代的時候,想在馬超的幫助下逃出生天。

但是,當風司冥知道呂布的這一打算後。他做出了一個讓人匪夷所思的動作。

將所有在訓練中的大軍全部調離,並且將已經訓練好的大軍調入城內,在眾人不解的時候,命令馬超帶軍去助呂布一臂之力。

當然,是將那些正在訓練的都調派出去,而且,再三囑咐在保證生命安全的同時將實力壓製到最低。

另:呂布死於建安三年,但由於情節需要將時間改為建安十六年,請各位一曆史為主。

荒神逐鹿求戰一手蔽天傲笑群雄顏

也許生死一線血順手中劍.

笑傲天下,做不到,漫步紅塵,很沒有實際意義。

但是,在舞傾城和風司冥,直至莫初看來,眼下的生活就很舒適,在亂世中找到自己可以放心睡覺的一個地方是那樣的愜意。

建安七年(202)九月,曹操率軍北渡黃河,屯駐黎陽(今河南浚縣東)的袁譚發動進攻。

建安八年(203),孫權西伐江夏太守黃祖時,江東鄱陽等地山越大起,孫權即刻還軍平定山越。

建安九年(204)正月,曹操為進攻袁尚盤踞的鄴城(今河北臨漳西南),命令軍士修通白溝,以通糧道。

建安九年(204)二月,曹操乘冀州牧袁尚出兵攻打袁譚之機,親率大軍直指鄴城,起土山、挖地道、向鄴城發動猛攻。

建安十年(205)春,曹操聽從謀士郭嘉的建議,辟用青、冀、幽、並四州名士為掾屬,以圖拉攏士人。

這些時間,曹操都在為眼下的形式做準備。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不得不說,曹操的城府很深。

但是,他卻忽略了一個變數,一個足矣讓他一蹶不振的變數——呂布。

矗立在北風凜冽中揮袖,

遠處旗風獵獵雄兵百萬何等風流。

將心剝離成一片片凝固了記憶的華年,至蒼鬢成白發。樓頭殘夢五更鍾,驚起時才覺枕了黃柯,浮生如雲煙。

然,相思如六月的絲雨,無論看遍多少道青石板街,多少輪日落,多少場煙火,它仍是繾綣至當年的那一曲斷腸,那一觴美酒,那一條濁濁春水,那個人的身邊。

偷得浮生半日閑。

自馬超將沒有完全“出師”的軍隊帶出去已經有兩個月了。

“時光經曆了幾番輪回,往昔熟悉的一切都在日複一日的日月交替中滄海桑田,麵目全非,或許曾經的誓言終會隨風遠去,承諾過的等待也在歲月中慢慢沉澱消失;在輪回的路上我們都曾喝下忘川裏的水,或許就忘了昔日有過怎樣的刻苦纏綿,忘了我們彼此承諾過的“此情上至碧落,下黃泉”,可是那又怎樣呢,今生我一樣還是會把你遇到,不用前世的記憶也能在湧湧人潮一眼認出你就是那個我一直在等的人,依然會用盡我所有的一切給你創造今生最完美的幸福神話。”風司冥如實對舞傾城說。

在那一刻。舞傾城看著他的眼神是那樣的傷感。

似喜、絲悲,又似嗔怒。

“那麼,莫初呢?”

“她啊,我會安排好的。”磁性的中音帶著淡淡的繁華莫名的進入舞傾城的心裏。

成殤。

從那以後,再也沒有人看見莫初,也沒有聽見過風司冥和舞傾城再提起過這個人。

隻知道,在那一晚,風司冥在莫初的房裏逮到了天亮。

而當時的舞傾城隻是以為風司冥為了她甘願放棄了,她也從沒有想過,當戰爭全麵爆發的時候,這個人,居全國之力,隻為她一人,傾盡了天下。

刀戟聲共絲竹沙啞,在若幹年以後,踏碎這一場盛世煙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