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風華正茂淩雲誌 五十二 洛陽之行(1 / 3)

常言道

曹操的理想:天下子民皆姓曹,軍隊多的不想要.劉備不再唱反調,孔明明天變傻帽.

孫權的理想:大喬不再跟我鬧,曹操再來被我燒.關羽明天死翹翹,荊州重回我懷抱.

劉備的理想:天下人人說我好,啊鬥不再冒傻泡.獻帝天天下血昭,叫我起兵扁曹操.

諸葛亮的理想:老婆整容夢裏笑,裝酷要把羽扇搖.魏廷反骨天天敲,司馬變成大人妖.

關羽的理想:天下猛將任我刀,孫權呂蒙進我牢.諸葛村夫被我笑,還要大哥複漢朝.

張飛的理想:曹操見我想求饒,孫權見我嚇出尿.百姓見我都說好,孔明說我不傻帽.

風司冥的理想:我身在三國,三國能有我的傳說.

所以這一池本就不清的池水,在風司冥刻意的攪動下,清也不清了。

而此時,在風司冥授意下練兵的嚴稼軒等人陸續歸位。

為風司冥稱霸天下的決心奠定了第一層的基礎。

天下自此大亂。

洛陽:漢時首都,當時在全國的地位恐怕現代的北京也無法相提並論。不僅為政治中心,同時也是經濟最強、人口最多的城市。大量禦用文人雲集於此,使其文化也相對繁榮。那時的文官自不可與如今的幹部們同日而語,那可都是正經的文化人。建安文學的幾位重要人物也與洛陽密不可分。董卓造亂時洛陽雖有過焚城的痛苦經曆,但後來曹丕篡漢,重新定都洛陽,洛陽便迎來了第二春,直至西晉,洛陽一直作為首都存在。

而距離它不遠的襄陽更是不可多得的富饒之地。

襄陽地理位置優越,地處水陸之衝,陸路往北,經新野、宛城,可抵首都洛陽;由水路往南,經宜城、當陽、江陵,可達漢壽(今湖南常德),再南可至交州,番禺(今廣州)一帶。襄陽的繁榮,劉表功不可沒。當年劉表被任命為荊州刺史後,偏偏州治所宛城為袁術所占。不得已隻得移師襄陽,從此襄陽“地方數千裏,帶甲十餘萬“。更不可多得的是,得益於當時中原戰亂頻繁,大批名士因避難雲集於此。

而風司冥在將河州的一幹人穩定以後,啟程來到了洛陽。

為以後的進軍埋下了一筆重重的資本。

風司冥來到洛陽的第一天就與到了一個很有趣的人。

洛陽,盼君歸酒館。

紅臉大漢,除了嘴裏哈出的二氧化碳裏沒有多少酒精成份之外,活脫脫就是個醉鬼摸樣,那紅撲撲的小臉蛋紅的一個就像那秋天裏熟透了的大棗,一張大嘴巴上也似乎抹了厚厚一層胭脂,別看這臉色確實不怎麼的,但是那眼眉可都長的夠精神,丹鳳眼,臥蠶眉,配上一件淡青色的長衫,不經意之間就透露出一副不怒自威的氣勢來,一看就不是尋常之人。

也許是所謂的英雄惜英雄吧。

風司冥和這位大漢一見如故。

經過交談。風司冥知道了大漢叫蕭破軍,是洛陽一帶的土霸王,掌管著整個城市的情報和軍事動向。

風司冥聽完,沉默的敲著桌子。

也許,是該建一隻規模可觀的隊伍了。

洛陽在明清時期,城市數量迅速增加,都市結構也趨複雜,全國各地均出現了因各種手工業,商業,對外貿易,軍事據點,交通樞紐,而興起的各類市鎮,此時大小城市均有建磚城,護城河,省城府城州城縣城,皆各有規則。

而現存保存比較完好的是明城牆。它始建於明洪武三至十一年(1370—1378年),是在唐長安皇城的基礎上擴建而成的,明隆慶四年(1570年)又加磚包砌,留存至今。明西安城的西、南兩麵城牆基本和唐長安皇城的城垣相同,東、北兩麵牆向外擴移了約三分之一。城牆高12米,頂寬12—14米,底寬15—18米。城呈長方形,南垣長4255米,北垣長4262米,東垣長1886米,西垣長2708米,周長約13.7公裏。城四麵各築一門,每座城門門樓三重:閘樓在外,箭樓居中,正樓最裏,為城的正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