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正文 第297章 古老的牛皮地圖(2 / 2)

林菲說道,“地圖是在一戶老農家的豬圈牆上發現的。據孫館長說,他們早在很多年前就開始注意到了這座封土堆,隻是不敢斷定是哪位商王的陵墓。因為這座陵墓一直被列為軍事重地,盡管他們多次提出要對其展開考古研究,保護性發掘,但是國家一直沒有答複。安市博物館曆代館長於是著手展開外圍調查,以求能多積累點資料,以圖將來發掘這座王陵的時候能順利些。二十年前,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在安市郊區遠離封土堆一百多裏的一戶農家有了重大發現。這戶人家壘豬圈用的石料非常有曆史感,叢研磨雕飾風格上看應該是商代的石料。於是工作人員就將全部石料買了下來。結果在清洗石料的時候,在一塊柱狀石料中發現有個秘洞,裏麵藏著一根青銅管子,在管子裏發現了這張牛皮地圖。”

“看來那些石料都是從盤庚陵墓上弄回去的。”我說道。

“誰說不是呢,孫館長說,這些石料流落民間最起碼有幾百年的曆史了,幸虧是壘了豬圈,不然早就無處尋找了。孫館長還說,單從這些石料上看,當初的建築物非常宏偉,已經超出了商代應有的建築水平,說不定是個未解之謎呢。”林菲說道。

“這張地圖一定做過碳十四檢測了,年代對嗎?”我問道。

“的確是出自商代,而且這張牛皮根本就不是我們現在的牛皮種類,而是出自早已經滅絕的白毛犀牛!”宋慶傑解釋道。

“這就錯不了了,牛皮的年代早於石料成型日期,那些石料一定來自盤庚王陵。”我說道。

林菲指著那本手抄本說道,“楊陽,這本野史小說是從一座古墓中發掘出來的,古墓斷定為宋朝墓葬,當時這本小說的原本是浸泡在主棺的液體裏,竟然沒有腐爛,也算一個奇跡。經過科學家處理後,用激光翻印了文字,然後手工抄寫下來的。”

我點點頭,宋朝時候的造紙術已經相當發達,有些種類的紙張現在已經失傳,現代科技竟然比不上幾千年前的古代科技,想想也是一種諷刺。

我開始翻看這本黃色的手抄本,盡管上麵的文字有些晦澀難認,但是大體意思還是能看懂。

手抄本沒有書名,或許是封皮腐朽了。開章第一篇的題目是《趙太祖千裏送京娘》說的是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隻身千裏地送一名女子的故事。

京娘妙齡,風華絕代,美豔無比。一路上孤男寡女,可是趙匡胤坐懷不亂,沒有被京娘的美色誘惑,一直把她送到目的地,於是這個故事成為了雷叔叔雨夜送大嫂般的感人故事。當然我現在看的並不是這個故事本身,而是趙太祖在送京娘途中的遭遇。

手抄本中說,趙太祖和京娘在走到安市的時候,夜宿繡江江畔的農家。當天夜裏,這戶農家的主人突然高聲叫喊起來,趙太祖提著齊眉棍跑了出去,看到一個白色的人形怪獸正抱著主人家的一頭豬在房頂奔跑。

趙太祖於是跳上房頂攔住了那個人形怪獸,竟然發現那是一種有眼無珠的怪物,耳朵奇大,嘴角露出獠牙。就在趙太祖愣神的時候,怪物抱著豬跳下房頂,消失在夜幕中。

“楊陽,後麵還有呢!”林菲看我走神,過來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