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師傅走後,胡掌櫃一籌莫展,這事還不敢對外,如果一旦傳出去王師傅已經走了,那麼這個店立馬就完蛋了。過了年之後,心急火燎的胡掌櫃就開始四處踅摸廚子,希望能有個人過來頂王師傅的缺。
這時候船家老板的祖父站出來對掌櫃的,我試試吧!胡掌櫃驚訝地望著這個其貌不揚一口蘇北口音的夥計,用不屑的口吻看著他問:“就你?你行嗎?”
船老板的祖父嘿嘿一笑:“我自個也不上行還是不行,我炒個菜掌櫃的嚐嚐,行您就用我,不行您再另尋高明。”事已至此,胡掌櫃也隻好是有病亂投醫了,抱著極不信任的態度勉強同意他上灶炒個菜試試。
船老板的祖父也不客氣,上來就學做王師傅的拿手絕活“油爆海螺”,不慌不忙地拿起炒瓢,滑鍋投料,隻見一團藍悠悠的火苗在炒瓢裏連翻了兩個滾之後,一盤同樣也是三色絕豔的油爆螺片旋即出鍋,從上灶到裝盤,整個過程有條不紊一氣嗬成,使站在一旁的胡掌櫃看得兩眼發直目瞪口呆,簡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了,半竟然都沒緩過神來,直到船老板的祖父把一雙筷子放到他的手裏請他品嚐的時候,才長長地吐出一口氣,用筷子捯起一片螺片放入口中,脆、鮮、嫩、滑一樣不少,甚至比王師傅炒出的味道還要地道。
船老板的祖父就此在胡家館子裏上了灶。
光緒十七年,山東巡撫張曜陪同大清國總理大臣李鴻章前來膠澳視察海防,聞聽胡家館子的師傅很厲害,就專程前來品嚐這赫赫有名的油爆海螺,沒想到吃遍九州一百單八味的堂堂大清國總理大臣在吃下一片之後,竟然拍案叫絕,親自來到後廚召見了這位年輕的師傅,並書寫了“第一廚”的牌匾贈與。
由此,船老板的祖父當時在青島名聲大燥,比昔日的王師傅還要風光。後來,到光緒二十二年,德國人進了青島,為了保命,船老板的祖父回到了家鄉,在家鄉開了一家自己的餐館,隻是由於戰亂的緣故,飯館盡管手藝好,卻並沒有掙下多少錢,一家人的生活幾度陷入困境。
祖父去世後,船老板的父親身體不太好,不適合整站在廚房裏頭端油鍋炒菜做大廚的工作,於是把父親把祖父的手藝又傳給了船老板,隻可惜,畢竟不是祖父親手交給船老板的手藝,船老板年少貪玩時,對學習廚藝又沒什麼興趣,父親手把手的交了幾年,除了那道遠近聞名的“油爆海螺”他還能做的像模像樣之外,其他的一些菜早已無法和祖父當年的手藝相提並論了。
正因為如此,現在到船上來吃飯的客人,大多是奔著這道“油爆海螺”來的,這次姚曉霞他們倒是挑的巧了,正好挑中了他們這艘船,別家船上一晚上也就接待一兩桌客人,他們家船上卻已經吃完了一批客人,姚曉霞等人過來,算是今晚的第二撥了。
聽船老板介紹完後,不要姚曉霞,就連秦書凱和李峰等人也對那“油爆海螺”來了興致,趕緊讓船老板來兩盤嚐嚐。
船老板倒也利落,半時左右的功夫,一些冷菜拚盤上完後,招牌菜“油爆海螺”也隆重出場了,幾人都迫不及待的拿著筷子夾了幾口放在嘴裏,一個個吃的喜笑顏開起來,這船老板的確是沒有吹牛,就算是秦書凱和李峰這種經常在五星級飯店裏晃悠的人,也從沒嚐過這樣的美味啊。
日期:017-01-7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