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東漢末年漢室衰微,南華真人恐下大亂生靈塗炭、民不聊生,遂下到凡塵來尋得三子:一名喚張角,在巨鹿山中授《太平要術》三卷,咐囑曰,學此三卷汝可呼風喚雨,當替行道普救世人;一名喚於吉,在曲陽泉水上授《太平清領道》百餘卷,又咐囑曰,世上多災人間多病,汝好學聰慧過目不忘當勤加勉勵早日功成以救蒼生;一名喚左慈,於峨眉山中授《遁甲書》三卷,更咐囑曰:學我書,能上、能入地、刀兵不能害其身、動念處能達五湖四海,汝當善習之,吾《太平遁甲》一分為三,已各得其所,後九十年汝當於泰山之巔設一法壇引那二子至我南華宮中,罷化著一陣清風去了。
詩雲:
功名利祿味足甘,貪圖一時人生爽。
從來江山眾賢助,哪有強己代眾勞?
卻那張角、於吉、左慈自得那三分之一《太平遁甲》後,晝攻夜讀不敢有絲毫懈怠,居五年獲成,又居五年獲中成,又居五年獲大成,再居五年運用自如且各自心領神會。
張角、於吉俱修得一個“滿”字,獨左慈修得一個“空”字。
時,河北疫情大行,角日日施符水救人無數,所到之處前呼後擁、人人參拜,遂自矜為“大賢良師”,居三年信徒遍布下,彈指之間能聚萬眾。
詩雲:
從來大業需順,每動心念要應時。
心滿誌溢凡人相,恣意妄為定遭殃。
那張角因讀書修得一個“滿”字,自覺自己能翻雲覆雨、撒豆成兵能以一己之功取代下,因而與其弟張寶、張梁計議,曰:今已獲民心,不取下更待何時?更訛言“蒼已死,黃當立,歲在甲子,下大吉”。遂造黃旗約定起事,一時間戰報紛飛如雪,十步之內必有刀兵,百步之內血流成河。
那一夜,張角與諸將商議完來日進兵事後獨自打坐於房內,方入定,忽一老翁於其定中大罵“豎子,敢違命”,角大驚,出定中,自思授書時叫他普救世人,前雖救人今卻不看那劉家江山氣數未盡而為一己私欲強令下刀兵相向,誠為罪大惡極,於是,再入定中而其實已魂遊太虛矣。來日諸將前來謁見,方知“大賢良師”已故。
詩雲:
聰慧本來是定,好學定是應人為。
驕傲自滿福緣盡,不早反思災禍臨。
那於吉自覺功成圓滿後,於江東施符水救人,所到之處草榮木茂,所遇之人若非已盡年雖死三日亦可還魂。時人稱之“神仙”,於吉聽聞後默不作聲,深以為然。
於吉日日在吳會中施符水,凡所經之處眾人清掃街道、焚香跪迎,軍中亦多有將士私出營寨夾道相迎,吉則坐八人抬藤椅,以柳枝為器淨瓶持符水,所到之處左右揮灑,凡沾符水者身上有痛去痛,有病去病,眾人精神矍鑠,氣血暢通,舒舒服服如獲初生之體、喜喜悅悅恰似懵懂之年。
彼時孫策方打得六郡八十一州正是意氣風發,豪情蓋之時。那一日在吳會城樓上與眾文武宴飲,忽見人群似流水浪花拍礁石,紛紛跪倒在道路兩側,策大驚“何事如此盛大?”,從者曰:此必是“神仙”來了。策正思量神仙是何人時,突然,身邊文武大臣俱心潮澎湃,心花怒放高呼“神仙來了,神仙來了”。策於城樓之上遠遠望去,隻見一妖道輕輕鬆鬆、舒舒服服被八人抬著走,手上柳枝揮灑自如,再看他身旁前有開道、後有捧香、道旗大展、鼓樂齊鳴,其架勢已大大超過自己,實在放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