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十月的一天上午(1 / 3)

我追求夢想的故事(之二)

第一章

十月的一上午,地區群眾藝術館一樓東邊館長辦公室內,辛館長正在思考著大海的事情,地區文藝會演早已結束,地區群眾藝術館搞音樂工作的幹部也有好幾位,原來地區文化局長,讓大海安排在地區群眾藝術館,大海沒有辦法轉正,隻是館裏的一位臨時工,發的工資用的是文化活動經費,地區文化局長又調到別的部門當領導去了,地區文化部門內用人等話就不那麼靈了。大海的工資如何解決呢?辛館長想大海的事情,竟有些為難。

大海當時呆的辦公室,就在一樓離音樂教室以西的那一間內。

辛館長站在他的門口,向以西的方向喊了道:”大海,你過來一下?”

大海在辦公室內聽到後,當即出來答應道:“我就過來!”

大海聽到了辛館長喊他,他的心顫抖了一下,他有一種特殊的感覺,隱隱約約感覺到,是辛館長,不讓他在地區群眾藝術館這裏幹了。他轉而在心中默默地給自己:“好在無絕人之路,一個希望破滅了,還會有新的希望,被創造出來,那輪太陽不是依舊還在嗎?它每從東方山巔裏升起來,到了西山落了下去;到了第二日,一亮,它不是照樣又升起來了。這希望的太陽之光,大海把它一直放在心中,它要讓這希望之光,繼續照亮自己。

大海邁著緩緩的步子,到了辛館長辦公室。

辛館長立即用熱情洋溢的聲調對大海:“大海,你坐。”

大海坐在辛館長辦公桌,以北的一把紅椅子上,館長坐在靠窗子裏麵的桌前的,一把紅色椅子上。

辛館長對大海商量的口氣:“大海,你在這裏,為我們館裏,也做了不少的成績,為了你的工作,我也向上麵跑過,找過不少人,目前,農村戶口在文化部門招幹招工,這種可能性還一點沒有。另外一點,主要你在我們這裏,每月的工資,用的是我們的文化經費,館裏的人,對我有意見。”

大海呆呆地望站辛館長,也是他常常喊辛老師的人。

“那我怎麼辦呢?”大海在心中默默地問辛老師,也是他自己問他自己的話。

辛館長見大海有些為難情,事情也是明擺著,辛館長一定會這樣想到:我今找大海,為他講出的話,也就是把我對他的怎麼辦的觀點,這不一下子清楚地亮出來了,他怎麼這麼笨啊?還要我,走人,不用我再,他就應該知道怎麼辦了,怎麼辦?離開地區群眾藝術館,回到村子裏去,繼續當他的農民,或在村子裏,搞他們村子裏的文藝活動,這不就是很好的答案嗎?

大海以為辛館長,和他的舅舅也算是有點親戚關係,不會把他從地區群眾藝術館趕走。他這時候很久一段時間的心理,到了一個地方了,就不想走了,隻要人家讓他多呆一,他就會把一的時間,一直呆下去,因為這和他對音樂的愛好都有關係,為了他心中的音樂夢想,吃多大的苦頭也行。

辛館長見大海,是走還是不走,沒有一個明確的態度,他是如何一個看法,沒有通過嘴講出來,發出聲音,這樣,辛館長不能聽見,雖然聽不見,憑著他的第六感知,他還是能感覺到大海,對在地區群眾藝術館館的去留,發出一種悄悄的聲音的。

辛館長給自己鼓了一下精神,提高了一點嗓門,:“大海,你還是回到村子去吧,村子裏搞文藝,還需要你這樣的人,你在下邊好好地搞,搞出了成績,被人們發現,到那時,我們再想辦法,把你抽上來。”

大海一下子聽明白了,他也沒有難受什麼,隻好:“那我現在就回家!”

大海從這辛館長辦公室出來,把他自己一些音樂方麵的書,裝在一個大提包裏,被子衣服等物,裝在一個大行李包裏,提到了地區群眾藝術館外的麵街道上,坐上了一輛向城東去的公共汽車,在村子公路下了車,大海邁著緩緩的步子,走到了那個老土屋子內。

愛人英子正在屋內。

這時候,正是中午午時,幕依舊是格外的蔚藍色,太陽像一個圓盤一樣,散發出燦燦的光,周圍世界的一切,都越發地變得光潔清晰起來。

院子以西的那棵梧桶樹,借著太陽光,把它一樹婆娑的影子,不知什麼時候,悄悄地伸時了屋門內地上,一大片。

大海剛一走進屋內,英子一驚:“你怎麼現在回來了?”

大海臉上有一些沮喪表情:“我在地區群眾藝術館當臨時工,辛館長工資沒有辦法開,我就幹脆不幹算了,就先在家裏呆著,做些別的什麼事情,讓咱們這苦日子繼續前進!”

英子聽了後,笑著:“你這個人怎麼這麼樣?你看你臉上的表情,這麼一個坎兒,你就過不去了?這不要緊的,每一個人有每一個人的緣分,各不相同的命運,一個希望沒有了的時候,還會有新的命運來到的!”

大海聽了英子話後,一瞬間,覺得心裏亮堂的多了。

那中午,英子為大海做了一頓麵條,大海坐在廚屋鍋灶前,那個四方木堆子上麵,拉著長長長的風箱杆子,鍋灶裏火焰發出呼呼的聲音,這就是真正生活的回響曲一樣,大海和英子,仍舊對生活保持著一種信心。

鍋裏麵條煮好以後,英子專門為大海,撈了一碗幹麵條,放上油辣子,對大海笑著:“吃飯吧?”

大海端上了英子,舀給他的這碗麵條,感受到在他做的這麵條,怎麼這麼好吃,以後日子過好的時候,再沒有吃出過那碗麵條的香滋味。

大海當初到音樂學院去自費學習了三年,畢業後,一時還沒有找到工作,還呆在村子裏,還呆在那個他的爺奶奶,住過的的三間老屋子內,沒有一點收入,如何戰勝生活方麵的困難,如何把苦日子過下去呢?

五月的一早晨,二弟把家裏的一個三輪摩托車停在門口,上麵放了兩把钁頭,還有四季豆種子玉米種子。

二弟笑著對大海:“哥,你好久沒有幹農活了,今給我一塊,挖村北山上的坡地去,挖了後種四季豆,種玉米,你會發現種莊稼的樂趣呢?”

大海的二弟雙手扶著摩托車把,專心致誌的駕使著,像一個人快步跑一般,沿一條向村北的紅沙路快速地開著。

不一會兒,大海的二弟開摩托車,就到了村北的那連綿起伏正北的一座高山下了,通向山頂,有一條不多麼好的,村民們修好的山路,汽車也能開上去,摩托車也能開上去,隻是不是那麼正規的路,彎彎曲曲,路麵是高低不平。

在城市裏坐公共汽車,不會有巔過來巔過去,左右搖擺的那種感覺。

大海雙手緊緊地扶著摩托車車廂,前麵的頂處。二弟開著摩托車一上山的時候,就搖晃得過不停,大海感覺自己要摔到車廂外麵去了。

生怕被巔到車豐廂外麵去了,這時候,隻有摩托本身,它像有發音音箱一樣,昂揚地呼呼叫聲,向徹在上山的彎彎曲曲的路麵上空。

上山的山路,一彎接一彎,大海坐在上邊,一左一右,身體搖擺起來,已經在車廂裏跳舞一般。

大海咬住牙,對他的二弟:“讓我下去吧,我步行上山。”

大海二弟憑著他開摩托車的經驗,輕輕地:“哥,不是我不給你停,停了下來,摩托就開不上去了,起動不了,你堅持著。”

大海雙手扶著摩托車廂前麵一處,經過了好多個彎兒後,終於上到了山頂。

大海的二弟停下了摩托車,大海從摩托車廂裏跳到了山路路邊。

山頂此處,有一陣涼風吹吹過來,大海二弟的頭發像綠樹葉一樣搖動了起來,大海自己也感受到了一種涼爽之意。

站在山頂上,向南邊以遠的山凝望去時,見南邊同樣是無限連綿起伏的山,像長了雙腳一樣,陪著丹江河一起前行。丹江河水,在近處看的時候,河麵寬寬的,水色是清清沏沏的,如同晚上那皎潔的月光之色的清淨。

大海和二弟各人扛著一把鐵钁頭,這一把鐵钁頭,猶如戰士一樣,就是手中的武器,用著它,就能把他家的一道長長的坡地挖完,讓那堅硬的山坡地變得柔軟起來,並且還能在不久的將來,就能得到想要得的勞動果實。

大海和他的二弟,從一麵長長的坡地,以東開始向西挖。

挖地的時候,大海好幾次,看見離他們挖地不遠的一麵山頂上,長著數行雪鬆,和城市一所中學操場場邊長的雪鬆一樣嫵媚。大海挖地的時候,雖然是一種苦活兒,覺得他和周圍世界都緊緊的聯係在一起,和那山上的雪鬆在一起,和當幕上邊的藍在一起,和故鄉南邊的山下邊的丹江河在一起,覺得他和二弟挖這一道坡地,不是挖地,而是心懷著一個,對這一塊坡地的希望,辛苦勞作之後,一定會有果實回報他們的。

大海每摔起鐵钁頭,摔下去的時候,才挖開那一點坡地,用的力大,就挖得深。如果不用力,不去挖時,那坡地還是原來的樣子,一點沒有改變,要改變它,要看到它是挖過的樣子,那就要把钁頭摔下去,用力的挖,才能改變它的樣子,那挖過的坡地,慢慢地就挖得多了起來。

大海和他二弟挖地累了的時候,坐地山坡地上歇息。

大海為了減少挖地的疲勞之感,還吼起了過去唱過的秦腔唱段。

大海的二弟竟會唱鄧麗君的不少歌曲,比如《城故事多》。

……

看似一幅畫

聽像一首歌

人生境界真善美這裏已包括

這首歌詞,大海總認為寫得好,一個是視覺,一個是聽覺,把人生的境界,也是所有藝術的境界給表達出來了,給所有人指出了一個人生努力的方向。

大海和二弟在山上挖地的時候,他覺他的二弟代表了中國農民最吃苦的精神,以北還有一大麵坡地,二弟都栽上了櫻桃樹,這全是他一钁頭一钁頭挖出來的山坡地,櫻桃樹一在長高著,二弟的心中夢想,一變為現實,想讓這櫻桃樹結出櫻桃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