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仙路飄渺(1 / 2)

鴻蒙未辟,五太蒼蒼。

有道乃成,混沌激揚。

周行不殆,宇宙洪荒。

陰陽流轉,造化大方。

日月盈昃,星宿列張。

風雲際會,江河浩殤。

萬物生息,負陰抱陽。

人心慕道,尋藥問方。

性命雙修,神氣並長。

金丹玉液,慧光朗朗。

煉虛合道,真性不妄。

結發長生,地同長。

相傳前朝亂世戰火紛飛之際,百姓為躲避戰亂隱居山林,某日有遺民孤入深山采集,偶入無名道觀,聆聽道童吟誦經章,頗有所感,於是強記在心,回返後記錄成文。因此文所述浩大玄妙又朗朗上口,故世道歸平後得以流傳俗世。

適逢彼時中土神州贏國子以武立國,大業初創,民生凋敝百廢待興,始皇帝遂推行道家無為柔政以治國,輕徭薄賦保民生息,於是道學漸成廟堂顯學,民間也興起黃老之風,後有大儒將此民間流傳甚廣的百字短文命名《慕道文》,欽定為學童啟蒙篇章。

中土神州本造化鍾神秀,物華寶,人傑地靈。始皇帝以後曆代子也均少有王霸之念,勵精圖治仁厚愛民,偶有災邊患,皆盡心安賑。幾世以後,河清海晏,吏治清明,人丁興旺,百姓安居樂業,迎來大興氣象。

大興之後,黃老之風愈發興盛,道家道教漸而為一,人心本有超脫之念,百字《慕道文》更是激發了世人修道成仙的幻想。於是上有廟堂子沉迷“身國同治”,冊封道教為國教,以仙家師為帝師;中有士林騷客清談玄理,體悟心;下有民間閑人清客鑽研內外丹道、清修秘術,以求長生。

正所謂“香火嫋嫋漫幽觀,爐鼎氤氳淬金丹。坐忘胎息周煉返,羅大醮敬上仙。”,舉國道場林立,有識之士多以修行為念,持戒誦經,內丹外藥,不一而足。

然則,隻見丹砂硫磺貴,不聞至人真仙出。雖坊間多有傳聞有高人精心研製神妙丹方,守得七七四十九日煉得金丹,但長期服用後卻暴斃而亡;有人另辟蹊徑,由醫入道,根據人體五髒經絡,構思出吐納呼吸之術,每日打坐誦經,勤力修行,臨了卻落得個形銷骨立,近似妄人。還有人拋家棄子,訪古探幽,尋找那“洞福地”,以求仙緣,最終卻要麼葬身於凶禽猛獸之口,要麼不知所蹤……

可悲可歎矣!

仙在何方?

某年某日,風和日暖,京都城內,臨街商鋪彩旗昭昭開門迎客,街邊販中氣十足吆喝叫賣,路上車水馬龍行人如織,男女老少皆是衣衫素淨麵容安樂,好一派繁榮景像!

雲開樓二樓大堂一臨窗桌前坐著一老一少兩名道士,老道麵容清灈古樸,看不出年歲,道士唇紅齒白,真爛漫,似乎稚氣未脫。二人均是身著靛青道袍,頭頂木簪穿髻,腳穿白襪黑靴,尋常打扮與贏國內各處道觀道士一般無二。稍微打眼的是老道背後斜跨一口三尺法劍,而不是尋常道士的浮塵或者仙缽,不過贏國向來道派眾多,修行法門各異,道士披法劍,旁人也不以為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