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後來呢?(大結局)(1 / 2)

延平三年,冀州安平國。

午後總是讓人昏昏欲睡,吃了第二餐飯後的崔博去了臥房小眯了一會兒。

晝寢什麼的,他完全不在意的。

睡到正酣時,門外傳來了急促的敲門聲。

“先生,該起床授課了…”

“知道了。”

崔博從床榻上爬起,用清水洗去一臉的癔症,拿上擺放在書案上的紙質書。

“小諸葛啊,快點長大吧!”

崔博拍了拍諸葛亮的肩膀道。

“長大了我讓劉玄德封你當宰相!”

諸葛亮漲紅了臉,也不言謝,就支支吾吾地說了一句:“不該直呼天子名諱…”

崔博愣住了…

恍惚之間,三年過去了。

三年前,劉協於百官麵前讓位給劉備,不顧百官相勸,三讓三辭,最終劉備踐極進大寶位,稱至尊。

“是啊,太快了,實在是太快了,玄德都成皇帝了…”

崔博眼神飄忽到遠方。

“我與玄德相識於微末,當初他不過是個織席販履兼職遊俠兒的普通人,你可知為何我會與他結交麼?”

諸葛亮先是搖了搖頭,又細細思索一番道:“先生有識人之才,天下皆知,雖許子將兄弟也不及,為天子薦韓、趙、夏侯、沮、荀、鍾、郭、陳之輩,無不是世間良才,先生在天子微末之時,與之結交,世人皆稱先生有識人之才。”

朝堂上雖然沒有崔博,但江湖上還有他的傳說,不賴不賴。

崔博笑著摸了摸諸葛亮的頭。

“識人之才?那你可知為何我如此看重你兄弟二人麼?”

諸葛亮愣了。

是啊!

這個問題他從來都沒有想過。

當時崔博任徐州刺史,一方大員,如何會對諸葛亮兄弟這種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感興趣?甚至還親自教授?

諸葛亮垂下了頭,說不知。

“我同你說啊,在我來這個世界之前,所有人的命運都是固定的,但是命運總會和人開玩笑。”

“先生你不是崇尚科學嗎?又怎麼會談及命運?”

諸葛亮聽不太明白崔博的意思,但他對崔博說的命運很是費解。

“是啊,我是我,世人是世人,因為我來了,所以大漢變了。”

崔博的的語氣充滿著自信,十二三歲的諸葛亮仰頭望去,他看見了在耀眼的光輝下,崔博那張狂妄的臉。

說的話很狂,表情也狂,但諸葛亮並沒有覺得有什麼不妥。

據世人傳言,前任皇帝就是在崔博的謀劃和逼迫之下,才讓位於今上。而今上走到現在,也都有崔博的影子。

就連這天下的製度、紙質書籍、印刷書、世界地圖,也出自於崔博的手筆。

諸葛亮心中感歎道:也許自己的先生…真的是天人下凡塵吧!

“也罷,我一個人實在也寂寞,之前是知道的越多,背負的越多,現在不一樣了,天下安定了,我隱居了,也自在了。”

“寂寞?難道說師母她…”

崔博大翻倆白眼,一手照著諸葛亮的腦門敲去。

“小小年紀懂什麼!我本來還想給你說道說道呢,你小子…”

“嘿…先生且說先生且說,亮洗耳恭聽!”

挨了打的諸葛亮,不憋屈反而很高興。

他最是喜歡聽關於崔博的故事,而聽著崔博的意思,好像還沒有跟別人說過…

這可是第一手的消息!

諸葛亮看向崔博的眼中帶著熱切。

“給你講個故事,有個年輕人,喚作大耳,皇室後裔,自幼懷大誌,指著一棵大桑樹說‘我將來一定要乘有這麼大車蓋的輿車’,大耳年幼喪父,家貧,與母親織席販履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