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林若兮(1 / 3)

自從踏足星空的那起,整片星海就已經被人類視為囊中之物了。

混亂星域,與星藍聯合、東域共同體、休倫世界三大星域接壤,後三者的領域拚成一個不太規則的三角形,將整片混亂星域包裹在星海的正中央。

通常來講,這占據了已知宇宙最中心地理位置的黃金地段,理應是一幅繁華、欣欣向榮的發展景象,地理位置的優勢帶來的直接影響就是貿易上的便利與低成本,更何況混亂星域本身就堪稱得獨厚,域內自然資源數量豐厚,遺跡資源同樣密度驚人。倘若有一個強有力的政權將其掌控,恐怕不需要多久,這片區域就能超越三大星域,成為整個星海中人人向往的堂。

然而現實沒有假設,事實與此恰好相反。

所謂懷璧其罪,這麼一塊風水寶地,三大星域誰也見不得其落入他人之手。

在這個星際資源日漸枯竭的時代,全宇宙中最為寶貴也最重要的資源主要有兩項:一是遠距離星際航行時,宇宙飛船躍遷時所需的躍遷燃料:核素。

使用常規動力並非不能進行遠距離星際航行,事實上,在剛剛走向星海的時候,人類正是憑借常規動力踏出了宇宙殖民的第一步。

但當躍遷技術成熟之後,使用常規動力進行遠距離航行的方式,也隻剩一些懷舊複古的體驗派和偷渡客願意選擇了——畢竟,二者的區別比高速公路與泥濘道的差距還要大。

核素之外,當今宇宙的另一重要資源,則是諸多科學發展、技術變革的直接來源:古文明遺跡。

這個世界在很久之前,曾經存在過一個上古文明。關於它從哪裏起源,最終又為何消失在曆史的長河中,其理論眾紛紜,但真正的原因早已不得而知。現代人所能接觸到的,隻有這上古文明所遺留在星海間的殘骸遺跡了。

通過對上古文明殘骸遺跡的研究,人們發現,該文明當時所處的科技程度明顯遠遠高於現今世界。因此,各星域的首要科研任務,就是對一些經曆了無盡歲月還依舊完整的遺跡物品進行逆向工程,而研究產生的任何成果,歸之民用則可能引發社會經濟的巨大飛躍,若能軍用,則可能改變現有的戰爭規則,進一步,甚至可能改寫現有的星宇版圖。

因此,對於富含核素與遺跡這兩大資源的混亂星域,三大星域均是點滴必爭、分毫不讓,而這也直接造成了混亂星域現有的格局。

很久之前,三域曾在聯合議會上達成一致,共同開發當年還叫黃金星域的混亂星域,以緩解初顯端倪的資源短缺與科技停滯,為三域打開新的發展機會。協議剛一簽署,僅僅短暫的合作就使當時的人類社會重新振奮,一時間經濟繁榮科學進步,資源的重新注入使得人類社會動力全開,整片星海都陷入了對美好未來幸福前景的想象中去,繼人類踏入宇宙後的第二個大爆發時代似乎已經到來。

但事情不會總是一帆風順,在普通民眾看不到的平靜表麵之下,一些暗流在緩慢湧動。當短暫的合作開始引起越來越多的摩擦,在別有用心之人的推動下,三大星域利益分配不均的問題開始發酵。終於在某一,就好像鑽木取火一樣,反複的摩擦終於冒出了第一個火星,然後隻需要一陣恰到好處的風刮過,頃刻間,大火燎原,燒掉了所有人對未來的幻想。

戰爭爆發了。

三大星域向這片無主地上投入了大量兵力,試圖在合作破裂後,使用武力來保證己方的利益。

畢竟,誰也不能眼睜睜的看著其它兩家吃肉而自己喝西北風不是?

慘烈的戰爭卜一爆發,便像絞肉機似的不斷消耗著新鮮的士兵,三方好像沒有理智般的直接殺紅了眼,明裏暗裏,甚至各種為人不齒的下三濫手段,也被堂堂正正的擺在參謀部中,鄭重其事的討論。

戲劇性的是,就好像夏季的暴雨一樣,慘烈的戰爭並沒有維持很久。由於資源短缺導致了共同開發並因此引起了戰爭,但也因為同一個理由,戰爭的規模除了在最初爆發性的增長後,便以肉眼可見的速度下降著。

這也很好理解。當三大星域發現誰都無法快速的結束戰鬥,而他們的艦船在星港中等待補給燃料的時間越來越長時,戰爭的規模便無法維持了。沒有核素供應的後勤飛船隻能慢悠悠的使用常規動力飛行,這使得向前線投送補給的效率急劇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