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朝局(1 / 2)

古人雲“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當今的“安陵”王朝已建立了三百年了,開國皇帝安陵遷雲僅用了一年的時間便舉兵傾覆亡國“大樂”。

於太液建立了後來的“安陵國”,國號為“太平”。

在安陵遷雲提出的一係列救國救民的政策後,全國已然掀起了一股改造之風。

太平20年,全國大大小小城池200餘所皆是富庶,人丁興旺。

不會再有亡國“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現象出現。無論是平民百姓,還是鄉紳官員皆是稱讚當今皇上的所作所為。太平36年二月,安陵皇帝因過度*勞染得重病,拖了近一年的病,終於太平37年一月因病久治不愈而薨。

安陵皇帝生前隻有一子,名曰“嘉子太子”時年20,嘉子太子繼位以後,追封自己從小仰慕與尊敬的先皇為“極安皇帝”,並改國號為“昌平”,繼位這年為“昌平37年”,自己稱為“嘉世皇帝”。

嘉世皇帝在位48年間,安陵國已是達到了曆史上前所未有的鼎盛時期。貿易往來,賦稅極低,朝廷更是鼓勵農民改荒種地,因此農業也是極為發達,不會再有餓死的人了,人人都能吃上飽飯。

嘉世皇帝將先皇極安皇帝想做的事都給做到了,子民有這樣的皇帝,自是稱讚不已。

從此後的一百年間,安陵國的每代帝君都是如此之人,極力維持或是更加發揚安陵國的繁榮昌盛與鼎盛,不驕不躁,徐徐而漸進。

安陵國在這百年間早已是光芒萬丈,受周邊各國大力瞻仰。

許多國家都派出了使者前往安陵國,帶去的是各國文化和地域差別所產生的生活習慣,帶回了安陵國的茶文化,和各種精美的布料,還有使者們對安陵國的稱讚。

在這期間,安陵國也開始慢慢地走向多樣化,使得其他國家的更多人向往這樣一個如人間天堂的地方,從而搬進了安陵國區域內繁衍生息同安陵國的原住民融為一體。這樣的情況使安陵國達到了一個空前絕後的狀態。

泰康313年,安陵王朝已是到了第九代的康萬皇帝。

經曆幾百年的歲歲月月,安陵國從剛開始的起步到繁榮到保持繁榮到漸漸衰榮再到現在的破落不堪。

如今的皇帝早已忘了開國皇帝安陵遷雲從起義到建國的艱苦過程,隻記得自己還有什麼東西沒有享受到,整日流連於後宮之中,有時竟微服到民間的青樓妓院。

驕奢*欲,霸道無能。不顧黎民百姓的死活,朝廷中忠義良將被奸臣打壓得幾乎不存在了也不聞不問,頭腦簡單得比豬還像豬,這就是當今的皇帝的所作所為。

民眾早已不滿,心生怨恨,卻又無可奈何。

從而過著水深火熱的生活。

也有起義之人,但是就算這個國家已是千瘡百孔,在前朝留下來的兵力卻也是很充足的。

有人起義就會有兵打壓,有的兵趁著亂世當道,竟也幹起了明搶暗奪的事兒來,搶的人盡是窮苦無依的農民或者商戶。就算家裏隻有一口煮粥的破鍋也要拿走,而這樣的所作所為便造成了妻離子散,家破人亡的境地。

聽說有的地方郊外經常是路有餓殍,一副慘絕人寰,如煉獄般的場景。起義之人被迅速打壓,殺虐殆盡。

被活捉的有些人,被一些官兵開膛破肚,隨隨便便地扔在路上。想要起義的人看到前一刻還談笑風生,意氣風發的一群人此刻已變成了遍地死屍,蚊蠅四處亂飛就不由得打個寒戰,這些人就都變老實了,再也不敢想要造兵起義之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