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深山篝火(1 / 3)

黃昏時分,一輛跋涉了八時的京字牌大巴車駛入村莊,來這偷一抹藍色。

大巴車最後在學操場停下,田芮笑一下車,望著白雪皚皚的山野,呆呆地歎:“哇——”

跟著下車的同學笑了:“果然是南方人,待北京看了四年雪還不夠啊?”

田芮笑睜一雙清亮的大眼,回頭一下都不舍:“北京的雪哪有這麼好看啊?”

北京的雪隻有在紫禁城裏壯麗,落在其他地方,要麼很快被人掃掉,要麼很快印上髒汙的車轍和腳印,哪比得上在荒原裏放肆得漫卷地呢?

這裏是淖爾村,蒙語意為湖泊。在內蒙,有許許多多個依水而建的村莊取名淖爾村,而這個則走在了脫貧前列。如今,村落規劃整齊,筆直的水泥路旁統一蓋著灰磚平房和刷紅漆的院門,所有老弱病殘都得到了生活保障……這一切,都得益於政府和非政府組織的眷顧與幫扶。

這一車由大學生組成的誌願團隊隸屬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他們從屬各個部門,隨新項目設立而抽調集結。此次活動由兩家慈善基金牽頭,共同向學捐贈物資。

田芮笑是昨才回到北京的。基金會想在開學當將物資送到,可因正值寒假,團隊召集不夠人手,田芮笑聽聞後便從深圳趕來與團隊彙合。

校長和孩子們熱情地前來迎接,把團隊一行安排在校舍裏,和孩子們同吃同住。

安頓好後,校長又過來了:“同學們,朋友們停雪後出去采了木材給你們辦篝火晚會,就在學校操場上!”

大家一聽,一齊雀躍地往操場去。

低年級的孩子掃開積雪,讓出一塊空地;高年級的孩子在林子與操場間來回搬運木材,手懷抱粗木的樣子顯得吃力而笨拙,卻赤誠得可愛。

大家夥興衝衝地加入,有人問:“搭什麼樣的篝火啊?”

田芮笑走在後頭,建議道:“搭一個圓頂帳篷形的怎麼樣?操作簡單,也容易點燃,缺點就是持續時間不夠長,需要添加木材。不過,到了十點左右孩子們也該回去睡覺啦,咱們用不著燒太久。”

校長投來讚許的目光:“對,咱們就準備搭個圓頂帳篷型的。”

幾個大學生的加入大大提高了效率,篝火很快搭好。田芮笑親自去鋪火絨和引火物,劃開一根火柴點燃火絨,火苗竄起,暖意漸升,大夥兒一齊鼓起掌來。

落座時,校長特意坐到田芮笑身邊:“笑笑真棒呀,這麼漂亮還會幹這種活兒。”

田芮笑驚喜地給校長讓位:“哇,校長記得我啦?”

“你們呀,都別喊什麼校長了,就叫我李阿姨吧。”

大朋友們毫不謙虛:“好嘞李阿姨!”

篝火另一頭,老同誌推了推身側的新同誌:“你又在偷看笑笑,看一了都。”

新同誌笑了:“忍不住嘛,她也太好看了吧,本人比照片爆炸好看……她來了很久了嗎?”

“是啊,我們老同誌了,她大二就加入組織,今年大四了。”

新同誌繼續望著對麵犯花癡:“哎,笑起來真的是人間芭比啊,怪不得能給那麼多雜誌拍廣告啊。你看你看,她又笑了……”

這位人間芭比,此刻正傾聽校長自己的故事。

校長李阿姨是位精神的婦人,一顰一笑都極盡溫柔,這裏每個孩子都當她是媽媽。見她普通話得字正腔圓,田芮笑便問她是哪裏人,她笑答:“我就是這土生土長的,不過和你們一樣,在北京上大學。”

那個年代的北京大學生卻願意回到貧苦的家鄉,有新聞學的同學本能地追問下去,李阿姨就此給他們講述自己的故事:

“我和一個好朋友從一塊長大,親如姐妹,又一起到北京讀書,一起為家鄉發展努力。後來,她在回鄉扶貧的路上車禍過世了,我就決定接替她幹下去……”

火光照亮黑夜,眾人圍爐談笑。

領隊帶頭提議才藝表演,孩子們一聽,都嗚哇嗚哇嚷了起來,接著立馬有人喊:“姐,多才多藝這種事兒您找田芮笑!她會跳舞!”、“我記得她還會拉提琴呢!”

田芮笑被推著起了身:“那我跳個舞好了。”歡呼聲才起頭,她又補充:“那咱們好了,順時針表演才藝,每個人都要,從我開始,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