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皇登基(1 / 3)

“奉承運,皇帝詔曰,朕之父皇太祖皇帝授智勇,崛起於布衣之間,辟前朝之暴虐,緯武經文,統一華夏,而今朕承繼皇統,登基至今已有三十六年,朕日夜難眠,唯恐有負太祖皇帝之托,負下百姓之望……”

龍椅上,趙禎治思緒早已放飛,下意識的抬起手往前探去,好似要抓住什麼,手指尖傳來的冰涼感才讓他回過神來。

目光玩味的打量著龍案上那象征著皇權地位的傳國玉璽,趙禎治頓感身心疲憊。

這些年,兩位皇兄話不會透,事做不圓滿,現在看來無非是自欺欺人罷了,那些真正倒在皇位路上到死都不願意閉眼的人,可以裝糊塗一生,甚至將那份執念帶去陰間。而此刻,坐於皇位之上,即將君臨下的人,是平日裏性子溫順的七,是最不被看好的趙禎治。

“今朕大限已至,皇太子趙禎治,為人寬容盡孝,深得朕心,必能克承大統,替朕領百官之心,擔下之重任,特令繼朕登基,即皇帝位,欽此!”

趙禎治身前的太監阿桂宣讀完先帝遺詔後,躬身緩緩退到趙禎治身旁。

宣政殿內外文武百官皆跪拜在地,為首的丞相張輔臣大呼:“臣謹遵聖旨,恭迎新皇登基,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文武百官行三跪九叩大禮,龐大的聲浪一陣又一陣席卷皇城內外,此刻大宋王朝迎來了新的統治者。

趙禎治起身,目光掃過一幹文武大臣,聲色平淡的道:“眾愛卿平身。”

“謝吾皇!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宣政殿內外文武百官又行一叩拜禮,才緩緩起身。

趙禎治坐回龍椅上,身姿端正,緩緩道:“這些時日先帝國喪期間怕是六部已經擔了許多折子沒有遞上來,都吧,朕今日一並處理。”

禮部尚書陶孟河緩步走了出列,拿出兩份奏折。

“皇上,這第一份奏折是先皇國喪期間以及籌備新皇登基大典所花費的銀兩,望皇上準許戶部撥款。”

陶孟河又拿出第二份奏折,繼續道:“這第二份奏折便是各地藩王恭賀皇上登基,送上的的禮物清單,請皇上過目。”

陶孟河完,趙禎治身旁的阿桂便將陶孟河的兩份奏折都拿了上來,遞給趙禎治。

趙禎治拿起第一份奏折,簡單的看了看,隨後目光瞟了瞟底下一臉人畜無害的陶孟河,這老頭花起錢來的確是一把好手,趙禎治頭也不抬的繼續看第二本奏折,並不緊不慢的:“這國喪花費和登基大典朕瞧著陶愛卿辦的也十分慎重,不曾想愛卿竟然隻花了兩百三十八萬兩銀子,朕心甚慰。”

聞言,百官都對陶孟河投去詫異的眼神,都知道皇上這是變相的在嘲諷這禮部尚書,而陶孟河這個老頭那不卑不亢的神情,仿佛卻受到誇讚一番,昂首挺胸。但是唯獨戶部尚書劉不庸看陶孟河的眼神卻恨之入骨,咬牙切齒的模樣仿佛隨時要跳上去從這個老頭身上撕一快肉下來。

“既然如此,這筆花費,加上各地藩王所送的禮物清單,一並由戶部處理吧。”

趙禎治注意到劉不庸的神情不對,不過他也沒在意,先帝病重時,自己監國期間也沒少看到這兩人在大庭廣眾之下罵起來,就差當著自己麵掐起來了。

隨手將奏折放到一邊去,趙禎治便目送著陶孟河一臉得意的從劉不庸身邊經過退回百官之列。

隨後兵部、工部尚書相繼出來上交了奏折,兵部是替燕雲前線部隊朝著戶部要本季度軍餉,工部的奏折除了宮裏新修建的幾座宮殿以備新皇登基衝喜之意,其他的便是各地官員遞上來的工作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