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漫長的第一次大學班會讓人昏昏欲睡。除了班級內歡迎儀式,還有來自學生會和各個社團的演講。
半個時就能結束的事情硬生生拖到了一個半時。
在宣布軍訓將在三後開始後,這枯燥的所謂歡迎會才終於結束。可和那些被歡迎會折磨的身心疲憊的同學不同,徐茂現在精神的不行。
他提起桌下的布袋就火急火燎的衝出了教室。
錦大北區學院的校園綠化還算不錯,徐茂悄悄跑到東門的林蔭道,確定四下無人後鑽進了路邊的竹林。
他倒不擔心撞見什麼鴛鴦戲水的狗男女。
輔導員做事能力尚不清楚,侃大山的能量倒是一流,連學校那片綠化區是約定俗成的“樹林”都的清清楚楚。
那可是單身狗的禁區,徐茂可沒傻到去那種地方找虐。(不定會控製不住自己放火燒人……)
他的布袋裏裝著四樣東西。
除之前“易物儀式”中留下的玻璃杯和黑馬克筆,還有一本便簽紙和一瓶瓶裝水。
魔法是由“施法材料、咒文和認知”驅動的,其中“咒文”可以以多種形式來完成。除了最常用的“詠唱”外,“繪寫”也能達到相同的目的。
徐茂趴在地上,拿出黑色馬克筆,一邊回憶著自己從“大圖書館”中獲得的魔法,一邊寫下相關的咒文。
黑色馬克筆筆尖劃過的痕跡,那些奇妙的文字閃爍著淡藍色的微光,繪寫完畢,徐茂將其疊成千紙鶴丟進了玻璃杯中。
接著又繪寫出散發著灰白色微光的咒文,將記錄咒文的便簽紙疊成了船後丟進了玻璃杯中。
然後是紅色的咒文,這次他卻將便簽紙揉成一團後放進了口袋。
最後在囉嗦一下。
“認識”在魔法中並不單指“活物”的行為,那些“死物”同樣也能“認識”魔法的存在。
比如參加到“易物儀式”中的“玻璃杯和馬克筆”,它們“認識”到了魔法的存在,故而成為了帶有“魔法因子”的東西,嗯?很難理解麼?
那將“魔法因子”換成“緣”也可以,兩者從原理上是一樣的……
隻見徐茂擰開瓶裝水瓶蓋,緩緩注水,紙鶴和紙船隨著水位緩緩上升而飄起。它們竟然燃燒起來,釋放出淡藍色與灰白色的火焰。
徐茂的身形變得透明,他收好東西、背起布袋,端起玻璃杯,便奔跑著踩著空氣一步一步的走向深邃的夜空。
簡直就像在飛行一般。
今夜學院還算熱鬧,想來還是有不少人期待自己的大學生活吧,算了,事到如今那根本就無所謂了吧。
年輕的魔法師在空中奔跑著,腳掌每次落下都會伴隨著淡淡的藍光。他隻是在空中步行,並沒有飛行。
他來到學生宿舍區中央,望著下方一棟棟燈火通明的宿舍樓,深呼吸強壓下“大聲疾呼”的衝動,從口袋裏取出了被他揉成團的便簽紙。
此時,玻璃杯裏的水就像油燈的油一樣,伴隨著紙鶴和紙船的燃燒不斷減少、不斷吐出蒸氣。
紙鶴與紙船相互追趕,在玻璃杯中旋轉著,火光映照出玻璃杯上密密麻麻的咒文。
徐茂將便簽紙團投入玻璃杯,在其接觸水麵的瞬間,它就瞬間燃起,仿佛一團熾熱的火球般沉入杯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