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本梗概(1 / 2)

本來想用不送帖做劇本名,通不過,提示已有,隻好改成綠庵

就是聽了一首歌,突然想寫一個跟書法和繪畫有關的,但覺得太難下筆。

年代不詳(可考,可定為唐末)

有一家官人末世避禍,帶家人隱居山林,攜曆代書畫作品,供後人陶冶心性,為日後入世再做準備。

避禍至第三代,官人的孫子十歲。兒子忍不住寂寞,出世回到京師,再入仕途。孫子留在山林中陪伴祖父母,學習經史子集,書法繪畫。

山中獵戶失足墜落山崖,遺留下的兒子孤苦無依,與官人孫子在山林中相遇,被帶回家中成為孫子侍讀。官人孫子大獵戶遺孤四歲,把他當弟弟待,兩人同吃同住,日間習書,夜間閑聊,春來挖筍,夏日在山澗中嬉戲,寒來暑往感情日深。獵戶遺孤頑劣心性漸漸收斂,十一二歲的時候才約略入門,(兩人相遇時獵戶兒子大約八歲,官人孫子大約十二、三歲,兩人一起習書四年後,獵戶遺孤終於開竅,在習字作畫上有所精進)

官人兒子在新朝站穩腳跟,寫書信讓兒子到京師博取功名,光耀門楣。(官人兒子的功利心很強,不甘心)

官人孫子從被灌輸很多大丈夫行於世間,當有一番作為的積極入世思想,因此也很向往入世,然而獵戶兒子卻沒有入世之心。

官人孫子非常喜歡獵戶兒子,護他,照顧他,無微不至,學業上更是毫無保留,兩人切磋技藝,日夜相伴。

隨著年齡增長,哥哥情竇初開,因為喜歡,時常逗弄弟弟,弟弟禁不起逗,既害羞,又氣性大。兩人便分了房間。哥哥見弟弟避開自己,以為弟弟並不喜歡這樣,漸漸克製感情,不再表露。

山中日月快如飛箭,一晃又是五年過去,獵戶兒子滿17歲,官人孫子滿歲,兩人俱是姿容俊美,秀雅無雙,且弟弟有一項絕技,就是能夠寫出與哥哥一模一樣的字跡。兩個人於書法上造詣精妙,行草俊秀有風骨,繪畫上氣韻靈動,風雅之至。

弟弟漸漸懂得人事,開始明了哥哥平時無意中泄露的心意,他不清楚自己是否可以愛哥哥,隻懵懂地知道自己依戀這個人,兩人剛剛感受到彼此的心意,官人孫子卻接到父親從京師寄來的信,隻得離開去奔前程。

獵戶兒子不能隨行,留在山莊照料年邁的官人爺爺和奶奶,分別前,哥哥找匠人把自己的一根碧玉簪打磨做成筆杆,鑲在弟弟最喜歡的一隻毛筆上,送給弟弟。臨行前夜,弟弟到十幾裏外的綠庵求平安符,途中遇到大雨,最終沒能趕上送哥哥,平安符隻得留下。

幾個月後,第一封平安信才到達山林,弟弟(18)如獲至寶地看著哥哥的筆跡第一次淚流滿麵,他終於明白自己對哥哥無可抑製的依戀,不管不顧地奔出山林,去京師找哥哥。

月餘之後,哥哥正準備科考,見到弟弟非常驚訝,可是跟弟弟一起到的,還有家中噩耗,官人奶奶不幸染病。哥哥憂心如焚準備返回山林,官人兒子不許,讓他好好科考。弟弟為了讓哥哥安心,自己回去替他盡孝,讓他安心科考。弟弟滿心愛戀不能吐露,哭著返回山林。

哥哥科考高中,山中祖母得知消息後含笑病逝,官人囑咐哥哥一定要再次讓家族揚眉吐氣。弟弟代替哥哥在山中照料山莊,哥哥囑咐弟弟努力學業,不可荒廢,將來兄弟兩人要共立於朝堂之上。弟弟對哥哥思念至深,但對仕途聖人言論本就沒有興趣,隻得把對哥哥的愛戀移情入詩畫,閑來又拿起時候的弓箭,風霜野獵,聊慰己心。

哥哥春風得意,三年後娶師父女兒為妻。三年間,兄弟兩人一直書信往來,弟弟從未改變,而哥哥在仕途經濟中漸漸模糊了未曾捅破的感情,書信日漸稀薄,弟弟傷心不已。三年後,哥哥回到山林,談及婚事,弟弟(1)徹底死心,去綠庵把鑲著哥哥簪子的毛筆和從未送出的香囊一起埋葬。

又三年,老官人病逝,哥哥和父親回山林料理喪事,哥哥勸弟弟(4)和他一起回京師,弟弟不肯,哥哥也沒有勉強,遣散了大部分仆人,讓他留守山莊。

弟弟恨意漸生,守著官人墓塚又是三年,每所有精力都用來練習字畫,於技藝上有大精進,書法繪畫作品傳出,時人震驚,此時,年紀7歲。

秋,山莊被山火引燃,燒掉大半,也燒掉了弟弟執拗守護的最後一段記憶。弟弟在火災中受傷,曾經俊俏無比的臉上留下醜陋的疤痕,他遣散了所有的家仆,終於重新踏上去往京師的路。(10年前,他那麼激動地奔向京師,而此時,卻是孑然一身,孤寂無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