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一千零四十三年,帝星昏暗,幼帝繼位,佞臣弄權,加之災連年,民不聊生,一時間,下刀兵四起,地方勢力擁兵自重,據地稱王。
太和初年時,下分十六郡,各設郡守,至末年,下十六郡,相互廝殺兼並,反倒是出了四十二路人馬據地稱王,而子所控製的土地僅限於王城一帶。
王城博陽,南倚虎丘,北鄰黃水,城牆巍峨,高聳十餘丈,城厚亦有三丈餘,以虎丘巨型黑石砌成。一是太和初年,初代帝王東方一瑾命大師博陽真人選址建都,博陽真人遍訪名山大川,屢屢不得意。一日,正行於一荒山亂石間,忽見紫氣東來,浩浩蕩蕩,綿延數萬裏,隱約間夾雜著虎嘯龍吟之聲。紫氣自古便是帝皇之氣,博陽真人見之大喜,騰身而起,立身於絕峰之巔,四下望去,見草木蔥鬱,生機勃然,雲煙霧饒中依稀可辨一隻黑虎橫臥,虎首向西,大有睥睨下之勢。博陽真人暗自詫異,一隻黑虎不能納來如此聲勢,於是騰空北去,又見一條黃龍盤於地,龍身遒勁,大有騰空而起之象。博陽真人暗道一聲,便是此地了。於是命令兵士,采虎丘之石,砌築王城。耗時十年,方得此城,以博陽二字命名,以彰師功績。
漆黑的城牆莊嚴厚重,遠望去,巍巍然,散發出一股威嚴的帝皇之氣。黑石之間嚴絲合縫,刀片難入,牆頭旌旗隨風鼓蕩,獵獵有聲。國雖亂,兵士仍有一大國都城守衛之軒昂象,牆頭多備守城之器械。
三月的氣,寒氣消退,枯草萌綠,柳枝生春,街頭巷尾漸漸有了生氣,戰亂的年代,不似太平時節,蕭條了許多,多了好些衣衫破舊,不知從何方逃難來的苦人,但王城畢竟是王城,街頭巷尾仍有許多叫賣的商販。
日近午時,行人稍稀疏,一列剛從城頭換班下的兵士,隊列齊整,甲明戟亮,穿過街心。路邊幾個含著糖塊的孩子一臉崇拜地目送著一批又一批兵士,直到從巷子深處出來的婦人來尋,一邊責備孩子貪玩,一邊將其領回家,孩子一臉不情願地跟著婦人走向了巷子深處。。
“博陽酒香冠群芳,廣月街中老地方”。這句口耳相傳幾百年的民謠,表達的是這樣一個意思,到博陽不可不嚐一嚐博陽的酒,而博陽的酒最香莫過於廣月街一個叫“老地方”的酒館。酒館在廣月街偏北的一端,距離皇宮禁城午華門不遠,隔個路口又是官宦人家最密集的名相街,距離城中的煙花巷也不過一刻鍾的腳程。達官貴人多於此聚會宴請來賓,文人誌士也多在此品酒論道。太和一百年,酒館名氣因東方氏第六代君主東方無極一句“老地方見”而達到極致,王城博陽從此也少了一個叫“聚豪客”的酒坊,多了一個禦賜牌匾“老地方”的酒樓。
酒館名氣雖盛,但要做到數百年不衰,靠的卻不僅僅是這副禦賜的牌匾。到此時,酒館已傳到第三十七代,掌櫃複姓皇甫,單名一個拓字。祖宗立下的規矩,每從第一道菜的食材準備,到當最後一個客人離開後,桌椅板凳擦淨擺正,店門上門閂,掌櫃的都要在場。“三更不拒門外客,笑臉常迎飲酒人”,十四個字,從便銘刻在每一代掌櫃心中。皇甫拓也繼承了曆代掌櫃踏實勤勉的品性,為人隨和,老實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