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九十三章 嶺北行省(1 / 2)

不久,一行人進了山腳下一座官廳,來到軍科司研究院。

這裏是一大片寬廣的大院,離兵營並不遠,畢竟附近就是軍工廠,還有火炮鑄造廠,就近設立,有利理論化為實際,還有各項理論品的實驗。

院中各處人來人往,眾多軍匠精英彙集此處,研究各類武器,作為各項軍工的靈魂大腦。

開城年間,大明財政對軍工的支持,可以說是無限量,因此誕生了許許多多尋常武器,也設計出了一大堆稀奇古怪的武器。

甚至有人研究火銃從後方裝彈的,讓人引為笑談。

反對者言:“便若吾等隻能從前嘴吃飯,倒過來如何用食?”

任何一間經過實戰驗證的武器背後,都有一大批被廢棄的設計。

便如同,前一陣被多人追捧的迅雷銃,此類多管火繩槍,有著鳥銃與三眼銃的優勢,看起來前景不錯,但經過實驗,結論是華而不實。

此物,裝填困難又笨重無比,不堪大用。

馬城一行,在研究院用了午膳,午後,終於迎來了重頭戲,幾大箱新式火槍擺在麵前。

大道口徑三十毫米,長達三米的抬槍,小到精致絕倫的手炮,做工可說是無一不精。

無一例外,這些都是燧發火器,經曆多年的技術積累,大明或者說整個世界,在開城二十年前後,進入燧發槍時代。

燧發槍的機械結構,非常類似於後期的火繩槍,但是燧發的火鐮,同時又是火門的蓋。

經過多次改進,大明工匠以更強力的擊簧,保證提供足夠的撞擊力度。

因此它的扳機力,要比火繩槍來得費力,精度也略低。

但是相對於背上一裏長的火繩,打一天仗的火繩槍,僅僅需要幾小塊打磨好的燧石片,優點是不言而喻的。

和火繩槍相比,燧發槍最大的優點,不僅不用擔心夜晚有燃燒火繩的光和火繩獨特的氣味暴露目標,而且射速更快、口徑更小、槍身更短、重量更輕、後坐力更小、射程更高。

相對於步兵武器,大明鎮軍的騎兵武器,發展遠遠超前,大明工匠,忠實的執行著馬城以騎製騎的戰略。

“以騎製騎,以炮製騎。”

在這個沒有重機槍的時代,毫無疑問是恰當的,起碼可以保證大明鎮軍,兩百年的軍事領先。

“兩百年,足夠了。”

“開箱!”

“請千歲查驗。”

一個大箱子打開,是打造精良的全套騎兵武器,擺放的十分整齊。

大體上包括一杆長槍,一杆短槍,一把手銃,一柄馬刀,一套軍服,馬刺,馬靴,內甲,外甲……加上野戰口糧,重量幾乎達到了一百斤。

如此沉重且精良的裝備,帶來的是極其恐怖的戰鬥力。

考慮到大明鐵騎,如今早已是雙馬,甚至三馬的配備,負重倒不是大問題。

大明鐵騎,大體上分為三大兵種,龍騎兵,驃騎兵,獵騎兵。

其中,龍騎兵又是作戰主力,數量最多,開城二十年最鼎盛的時期,數量達到了五十萬之眾。

何為龍騎兵,大體上騎馬的步兵,都可以稱龍騎兵。

這也不是馬城的獨創,這個兵種,最早出現要追溯到一百年前的意大利戰爭,法國人占領了皮特蒙德,為了對付隨時可能在後背出現的西班牙人,當時的法軍統帥命令他的火槍手跨上馬背,於是就組建了世界上最早的龍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