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李燁已經投效自己麾下,贏奕自然是用人不疑,隨即便把心中疑惑之處,給了李燁聽。
“李將軍,你既已投孤,那孤自然用人不疑,今後你仍任膠東軍統帶,總領城中一應事物,今後在據戰功給定升降。”贏奕爽快道。
“末將領命。”李燁也不疑有他,當即向贏奕行起了君臣之禮。
“不過還有一事,將軍可否為孤解惑。”
“不知君上所惑何事,末將定然知無不言。”
“錦囊三計,可是青田劉基所謀?”
“自是劉仙師之謀,卻也還是敗於主公之手,想來劉基也不過凡人之軀,徒有仙人之名。”
李燁不是武將,自然不知劉伯溫這三計之秒,贏奕本不屑跟他解釋,但是他此時解釋卻是給李師師聽的,畢竟李師師是自己花費了陰德點召喚而出的謀士,雖然四維屬性不詳,但既然所屬謀士,必然有其獨到之處。
贏奕不瞎遮掩的分析著劉伯溫,反而是想試試李師師的成色如何。金色紋路,又搞崩了係統的猛人,贏奕倒是想旁敲側擊一下,看看能不能從中看出些什麼。
“以蒼生為棋,以地為盤。這便是劉基。”贏奕言語間不吝對劉伯溫表示出讚美之前。
“李將軍你以為劉基為什麼會幫你們?為什麼會給你們三城謀劃這三條錦囊妙計?”贏奕故作高深的問道。
“自然是吾等去求,而劉基也是麗水人士,未免刀兵,便想出這三計來。”李燁不暇思索道。
“陳國將亂,大河府首當其衝,劉基雖然未出仕,但廟堂早有了他的傳。”贏奕點了點頭。卻是打量了眼一旁的李師師,而後繼續道,“此時他使出錦囊妙計,是在擇主。”
“所謂良禽折木而息,良臣擇主而事。”
“我和劉基有舊。”贏奕當然不能劉伯溫是他係統大禮包升級以後贈送的升級獎勵。隻,“我祖輩和劉基有舊,若我能逆轉劉基三次謀劃,他便會出山助我。”
“劉基這三計,第一計你聽了,堅壁清野,以挫敵銳。如果你隻用這一計,我必敗無疑。”贏奕思索了片刻,便將心中所想娓娓道來。
“如果你們各城固守不出,那我的戰略目標便達不到。攘外必先安內,你們幾城若不在孤的治下,那北涼來襲,難保不會有投敵者,若不掌握諸城。戰時,孤麾下大軍將腹背受敵。所以在開戰前,孤必須將諸城掌握手中。”
“將軍若是據守不出,即使我軍沒有任何損傷,不出十日,我軍便會改變戰略揮師玉門關下,與北涼軍,決一死戰,此乃大節,縱使會被抄了後路,孤也隻能率軍頂上。”
李燁聽到此處似乎明白了贏奕為何會率軍攻城了,確實若是北涼軍襲來,腹地不穩,那贏奕軍自然腹背受敵,轉瞬便陷入傾覆之中。
此時的李師師目光一凜,看來她前幾日的不安是為何了,劉基的連環計,本一開始就是在為贏奕謀劃。
贏奕心道,有些大局卻是不能與外人道哉,“但我三路大軍齊出,豈是為了區區城池,孤圖謀的是北涼全境。”
“若是能一直堅壁不出,彼時,你們仍舊做你們的土大王。要麼我打退北涼犯境,要麼北涼勸降你們,你們從孤的大軍後插孤一刀,孤那時自然上無路,下地無門。”
第一計完,劉基的謀劃對於諸城來,隻要不出,足夠他們苟延殘喘到北涼鐵蹄踏入關內。
而劉基的第二計,才是關鍵,他料定了諸城中人肯定不會隻安於固守,臥榻之下豈能容猛虎安睡?如果有機會將贏奕這隻猛虎斬盡殺絕,端是這份功勞都足以向北涼軍請賞邀功,他日若是北涼來犯,提著贏奕的人頭,自然能給北涼軍一個交代,使其大軍對大河府秋毫不犯。
這附和所有人的利益,對於愚忠之人,殺了贏奕,便是陳國的忠義之士,對於土皇帝,各城世家,殺了贏奕的好處更大,無論以後誰統治陳國,都不影響他們的既得利益。
如此大的誘惑下,固守並不是上策,能覆滅贏奕,那對於各方來,有著數不盡的好處。不然為何大河府駐紮十萬府兵,以為北涼內應,諸城都隻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因為這些人從來沒想過和北涼對抗,隻要不影響他們的利益,誰做王不是做?給誰進貢不是進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