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簫聲斷月明中,舉手謝時人欲去。”
--蘇軾《鵲橋仙·七夕送陳令舉》
引子 神藥濟世
話說九天之上有六界,分為神界、仙界、人界、妖界、魔界、冥(鬼)界。其中神、魔力量極大。
天書有載:“神不足者為仙,失墮者為魔。神入凡塵,造人補天,開辟人間,萬物神化為妖,五界生靈寂滅為鬼。”
500年以前,天廷有七位仙女,個個貌美如花,心靈手巧。其中,三姐和七妹不僅長得如花似玉,而且心地善良。姐妹倆不貪戀天上的榮華富貴,總想找機會到人間拯救受苦的百姓。有一年,她們看到人間洪水泛濫,百姓的房屋被洪水衝垮,牛羊被洪水衝走,田園裏的禾苗被洪水連根撥起,人間成了一片汪洋,男女老幼聚集在山頭上,但洪水久久不退去。為拯救人間百姓於洪水之中,姐妹倆甘願冒犯天廷的規矩,趁守南天門的天兵天將酣睡之際,不惜折壽損身,幻化出分身悄悄逃出天門,雙雙降到人間。她倆商量決定,姐姐馬上奔赴東北長白山,妹妹趕快趕往西南邊陲開化府。經過與興風作浪的孽龍幾番格鬥較量後,兩敗俱亡,洪水很快退了下去。被洪水圍困的人間百姓得救了,但是仙女姐妹的分身卻為了鬥孽龍,將鮮血灑在了人間。
一年後,長眠在東北長白山的姐姐分身,以七分氣三分血的損耗化作“人參”,繼續造福人間百姓。妹妹的分身被西南邊陲開化府壯鄉苗嶺的各族人民舉行隆重儀式安葬後,冬去春來,以三分氣七分血的損耗,突然在墳塚上長出了一株大家從來沒有見過的神奇小草,這株神奇小草漸漸地長出三枝,又在三枝上分別各長出七片葉,像一把撐起來的小傘。秋去冬來,在三枝七葉的頂端又長出100多晶瑩剔透、鮮豔無比、宛若顆顆紅寶石的紅籽,這些紅籽相互疊綴成一個圓盤形,十分可人。為了懷念仙女妹妹,大家細心地將紅籽采摘後,栽種在她的墳塚周圍。來年這些紅籽長出了很多這種三枝七葉的神奇小草。
一天晚上,仙女妹妹托夢告訴一位老婦,這株神奇小草叫“三七”。又因為開化府這個地方海拔1800米左右,位於北緯23.5度附近,北回歸線也剛好從中心穿過。低緯度和高海拔,剛好符合三七生長對環境的苛刻要求。氣候三分陽七分陰,變成的植株三枝七葉,故名“三七”。三七全身都是寶,用它的根來煮熟吃,可以強身健體,生吃則可以止血消炎醫治心口疼等病。老婦醒來,向村民講了夢中的事,一傳十,十傳百,很快就傳遍了村村寨寨。村民們不論是上山打獵、 砍柴、種地,受傷出血,就用三七根錘磨成的粉糊上,血很快就止住血,傷口也不發炎紅腫,而且傷口在很短的時間就愈合好了。《本草綱目拾遺》這樣描述:“人參補氣第一,三七補血第一,皆為中藥中之最珍貴者。”人參與三七氣血雙補,但為什麼會有差異?這是由於當時兩位仙女用分身幻化的比例不同決定的。
1908年,一位叫曲煥章的年輕人把三七加工成半成品的藥粉賣給軍隊,更加受歡迎。當時的軍醫療傷,要用紗布塞填,換藥時要把紗布拉出來,傷員痛苦不堪,叫聲淒厲。曲煥章的治法則一點也不痛苦,隻將傷口洗淨,撒上白色的藥粉,一個月就好。這些灰白色的藥粉,曲煥章把它起名為“雲南白藥”,很快就聲名鵲起,而雲南白藥的主要成分,正是三七。
1938年3月,徐州附近的台兒莊前線,曲煥章捐贈給雲南籍的第60軍500箱雲南白藥,在戰鬥中第60軍奮勇衝鋒,死戰不退,日本報紙驚呼:“滇軍打不死!自從九一八與華軍開戰以來,遇到滇軍猛烈衝鋒,實為罕見。” 日本兵在日記中寫道,滇軍外敷和內服一種白色藥粉,這種神秘藥粉甚至連動脈破裂都能迅速修複。從而重新上陣。1950年,曲煥章的遺孀把白藥的配方獻給共和國,從此,以三七為主要成分的雲南白藥成為中華民族共同的財富。
時間進入到21世紀,原來的開化府成了三七之都。七都市裏,有一名五星級的出租車司機,名叫蕭一飛。他心地善良,行俠仗義,樂善好施,在七都市電台、電視台都接受過采訪,算得上是一位草根明星了。
但是,蕭一飛經常做一個相同的夢,夢中,一個叫“明月”的仙女告訴他是七都的守護神,並告訴他七都將有危險,人間會有劫難,讓他務必完成當初七仙女開創的事業,守護七都,濟世救民,為人間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