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1 / 3)

《社稷圖》完結了,起點發表560天,九百九十六章,隻差四章滿一千章。本來想湊夠一千章,想了想,這部小說有太多的遺憾,就讓它也以遺憾收尾吧。

雖然蕭子申才是《社稷圖》這部小說的主角,但我第一個想說一說的人物卻是地陽子。

地陽子本是我最初構思框架中的主角,但後來不敢寫,既是怕寫不好,更是擔憂寫不出多少篇幅來。

因為被正道誤會、被仇敵所用的構思對於我來說有些困難,若中途不轉劇情,我真不知道能寫到什麼程度;若中途轉了劇情,就失去了地陽子這個人物的精髓。

但是,我又舍不得地陽子這一人物形象,所以也保留了下來,最終決定舍棄地陽子做為主角的構思,而將他作為一個重要的配角出現在小說中。

正是因為地陽子的淘汰,所以才有了性格特點並不鮮明的蕭子申。

因為我是第一次創作,手法並不成熟,除了蕭子申的身世來曆還算有些可寫之處外,其他方麵就不突出了,尤其是主角並不閃光的性格與經曆,遠遠不符合一個主角的設定。

無他,因為很多劇情是為地陽子準備的,主角換了人,我自己卻先沒有轉變過來,在此向讀者朋友們說聲抱歉。

地陽子注定是一個悲劇人物,無論是作為主角還是配角,這也算是我把他從主角轉變為配角的一個小因素吧。

以地陽子的心性與為人,自小說一開始,其實就已經注定了他的結局,所以他最後在恩師少宗道長的墓前自殺,該並不意外,之前的小說中也算有不少提示。

所以,地陽子的自殺並不倉促,他是小說中第一個確定結局的人物,甚至比主角蕭子申還早,因為他的誕生,還在蕭子申之前。

對地陽子這個人物,我還是有不少愧疚的,不隻是因為舍棄了他的主角身份,而還有後來所設定的地陽子的戲份與悲苦,也遠不止小說中所寫出來的那樣少!

當然,還有是非梟境寒月使者月盈的淒苦,也沒有道盡!在此我要強調一點,衛塵泱與月盈沒有任何關係,最後那麼一提的劇情,隻是一個純粹的騙局。

月盈之子,死了就是死了,否則月盈這個人物也沒必要了。她若最後真找回了自己的兒子,這個角色對於《社稷圖》來說就是多餘的,那不如刪除的好。月盈的悲,正是為了直接體現出是非梟境的殘與亂。

而造成地陽子、月盈這一係列調整的,是因為書中另外一位靈魂人物的創造出來,他就是三清界一百多年前的三清殿主歸思道長。

不僅地陽子與月盈被“連累”,為了突顯歸思道長,甚至衛塵泱、展平、尚書台、計策衍、衛情天、太史公、天人師、鬼劍禪、半禪子等不少人物的劇情,都被做了大量的削減與調整。

這裏順帶就提一提大魏丞相計策衍。計策衍在原本的大綱中,本來是天下第一智者的設定,後來寫出來的劇情,都覺得對不起“計策衍”這個名字,“拓跋神機”亦然。

計策衍除了智,更應該大書特書的還有他的情,無論是他對大魏太後慕容燕燕的感情,還是對拓跋煦、拓跋羽兄妹的慈愛之情,甚而對師門的情義。

計策衍對慕容太後的感情是很純粹的,出於喜歡,也止於愛,沒有其他任何多餘的東西。他當年不表露,非是因為自卑,他有什麼好自卑的。

當年的計策衍正值壯年,已是三教傑出的高手,更是貴為儒門經天緯地六儒宗之一,若他道出自己的身份來曆,這天下有的是名門閨秀願意嫁他。

但計策衍沒有因自己的身份就覺得理所當然,他隻是單純的覺得自己比慕容燕燕大了不少,不能對不起她,所以一直將愛深藏心裏。

慕容太後後來知道計策衍對她的感情嗎?以慕容太後的聰明才智,我想是知道的。或許她對計策衍之情,也如計策衍對她一般,所以隻成為了天造地設的一對君臣,而非戀人。

但計策衍對這一切是滿足的,他在魏國過的也算開心。貴為九五的拓跋煦視之為父,敬愛無比;越國公主雖然調皮搗蛋,時常“欺負”他,但心裏同樣視之為父,他心裏終究是開懷的。

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計策衍自遇上慕容燕燕後,再也沒有回過儒門經天緯地,甚至與同門沙場相見。

最後因儒門英傑裴仲殊的“陣亡”,計策衍多年深藏心裏的對同門的感情終於爆發,又讓人看到了這位可敬長者權謀背後深情的一麵,以此佐證他對慕容太後母子之情。

裴仲殊神力過人,修為高深,愛兵如子,惜愛百姓,重情重義,半生護土安疆,年紀輕輕已是大趙一路安撫使,成為手握重兵的裴帥,沙場血戰神威,更被視為大趙兵主戰神。

不僅如此,他還是儒門經天緯地六儒宗之一,後來更被定為下一代儒聖。可以說裴仲殊的一生算是完美的,美的讓人羨慕。這天下任何一個男人換去做裴仲殊,都會覺得是幸福的。

正是因為裴仲殊人生的完美,所以我打算給他一個並不完美的結局,以此來感慨人世間的無奈與不測風雲。

原本大綱中的裴仲殊,是真的要陣亡的,但寫到後來,我真的舍不得這一個人物就這樣逝去,因為之後要逝去的可敬人物還有很多,所以就打了自己的臉,放過了年輕的裴仲殊,隻讓他失憶歸來,最後重拾金槍,繼續為這個天下而戰。

簡單的說了說計策衍與裴仲殊,再說回到歸思道長。

歸思道長是一個原本大綱中並不存在的人物,更別說會成為《社稷圖》這部小說中舉足輕重的配角,甚至讓其他所有的配角都為他一人讓路。

《社稷圖》這部小說是以謀國和道門為主線的,謀國的人物與勢力太多,寫都寫不過來,可一直都覺得三清道門似乎缺了一點什麼。

一直到了寫到妙品道長在昆侖道山上對離經大師提到一百二十年前的三教與六凡界的大戰時,突然醒悟,道門還缺一位可敬的長者。

而自之前的劇情,三教一直不明白道教祖庭三清界覆滅的真相,那麼,就不該讓太初真人與上元道長活著;可是以生死玄觀的武學,東宮元化又支撐不起整個道門的大局,那也不合適;而京裏的秦王妃符思言既不是長者,又太過高高在上,不接地氣。

剛好那時有一些存稿,還沒有上傳到六凡界僧持國天王的出現,所以就借妙品之口,讓歸思道長以“陣亡”的身份出現,從而開啟了這位新創人物傳奇的後半生。

歸思道長為了查清他化自在天的真相,奉命孤身冒險前往艱險難測的異境,之後以新學的六凡界內勁與武學,敗盡六凡界高手,更是斬殺了欲犯神州的他化自在天有史以來修為最為高強的天子之一的魔羅天子,化解了神州之危,也留下了深創滿身,折磨一生,直到仙逝。

歸思道長最後帶著他化自在天已知的秘密,帶著破解所有已知的自在天武學回到神州,帶給了道門新的希望,也是神州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