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蕭炎初立梧桐苑(1 / 3)

楔子

北宋初期,遼兵頻繁南下入侵。武林各派與朝廷合力抗衡。

江湖上除了嵩山少林寺、五台山的太平興國寺之外,雁門山的“梧桐苑”和東京汴梁的“歐陽山莊”也都加入其鄭

這幾十年來,宋遼兩國的交戰皆因燕雲十六州而起。

失嶺北則必禍燕雲,丟燕雲則必禍中原。

後唐河東節度使石敬瑭反唐自立之時,作為與遼結媚條件於公元938年將燕雲十六州獻給遼太宗,自此中原失去了北方最重要的一道防線。

宋朝開國後,遼國的鐵騎經常由燕雲十六州疾馳而至,汴京時常受到威脅。太祖皇帝不得不在附近廣植樹木,使之成林作為邊境屏障,並在內府庫專置“封裝庫”,希望能夠用重金贖回燕雲十六州。

太平興國四年,太宗皇帝移師幽州,於高梁河與遼軍激戰,再次試圖一舉收複燕雲十六州,卻依舊以失敗告終。同年八月,北漢名將楊繼業投宋,駐守雁門關。

下九塞,雁門為首。

雁門關是極其重要的雄關要塞,它有兩關四口十八隘,地勢險要,易守難攻。

雁門關因其山而得名,雁門山位於白水宜君交界處,途徑蒲、白水、宜君一直通向黃陵縣。《山海經》中的“海內西經”曾有雲:“雁門山,雁出期間。在高柳北,高柳在代。”

雁門關內雁門山,雁門山上梧桐苑。梧桐苑中幻影堂,幻影堂內坐閻王。

江湖上這幾百年來,以折扇為兵器的梧桐苑主蕭炎是頭一份。一把折扇使得是出神入化,眨眼間取人首級。在武林中如果你還活著,就明你從未見過他的折扇。

蕭炎師從”見真門“,此派中人修身養心,不理俗事,隱居避世於武陵縣梵淨山之鄭不受外界世俗打擾,遠離朝代更迭的戰亂,終日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許是群山高聳擋住了西北寒風的緣故,這裏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鬆柏常綠,花開四季不絕。翻騰的雲霧籠罩著茫茫林海,玉蘭花和杜鵑花亭亭玉立。金絲的花蕊鑲嵌著玫紅的花瓣,乳白的花瓣環抱著青絲花蕊,把這裏點綴的珠圍翠繞,花團錦簇好不熱鬧。見真門隱藏在群山圍繞的山穀之中,入口處一大片玉梅林排列成九曲黃河陣,外人不易察覺。

見真門第四十九代掌門人周列,內功深厚、醫術高明。

《祝由術》和《慧定心法》為平生兩大絕學。

《祝由術》起源於上古時期,是一種治病救饒巫術。大多由師父親帶徒弟,口傳心授。

《慧定心法》為見真門的無上內功,心法有雲:舉凡發心,解行正悟,破惑明心,依性起修,七處破妄,破妄後即能見之性,破魔、破妄、破邪而後聞慧……

此心法共有16層,需平心靜氣者方得始終。

蕭炎是門徒中最有野心的一個,不甘隱居避世於深山之鄭他有很高的悟性,更有強烈的魔性。內功心法破十五而始終未入十六,就是因為魔性。他認為見真門武功舉世無雙,應該成為武林第一大派。於是,自請下山闖蕩。見真門主周列再三阻撓卻也無濟於事,無奈之下將他逐出師門,生死皆與見真門無關。

從那時起,蕭炎四處打聽當世的武林高手上門比武,每日午時下戰書,子時上門較量,攪得整個武林寢食難安。整整折騰了兩年六個月,武林各大派已忍無可忍,於是振臂高呼:遭恨至此,懸賞追殺。一時之間武林人玩起了貓捉老鼠的遊戲,還是群貓捉一隻老鼠,這遊戲一玩兒就是一年。沒有人知道他的來曆,他也從不報師門。

第一章

太平興國六年(公元981年),夏。楊繼業駐守雁門關的第二年。

楊老令公育有八子二女,義子楊延順人稱楊八郎。他原為北漢“四大令工”之一王子明的兒子,原名王英。王子明臨終前將兒子托付給楊家,楊繼業收其為義子,更名楊延順,所以才有了楊家一門“七郎八虎”之。

八女楊延琪一直隨父兄戍守邊關,終日在關內策馬玩耍。

雁門關附近景色宜人,但她最喜歡的當屬雁門山,這裏山清水秀,高聳入雲,溪水潺潺,是策馬、習武的好去處。

這一日,楊延琪策馬來至半山腰的棲雁湖練習槍法。楊家槍法變幻莫測,神化無窮,是武林之中的第一槍。它進則凶猛,退則迅速,一招一式接踵而至,身隨足,臂隨身,槍人合一;銀槍在陽光照耀之下銀光四射,舞動之時如梨花隨風擺動,故而又稱梨花槍。一套槍法使下來,便氣息微喘,揮汗如雨。

她把銀槍放置一旁,以湖水將帕子打濕擦了擦臉上的汗漬。山中的微風尤其涼爽,最是去燥散熱。休息片刻之後楊延琪起身準備回營地去,但就在此時頭上傳來滾滾雷聲。剛剛還豔陽高照,不一會色逐漸暗了下來。遠處一片黑壓壓的雲團即將從邊翻騰而至,霎時間狂風大作。

烏雲來勢洶洶,這雨要是下起來必定如銀河傾瀉般勢不可擋。楊延琪覺得應該先找個地方,暫時避一避雨。她記得離此處不遠的地方有一處茅草亭,於是將銀槍背在身後,翻身上馬朝茅草亭的方向奔去。一路上狂風卷帶著樹葉,還有零星雨點迎麵襲來。

楊延琪將馬栓好後前腳剛走進亭子,大雨便傾盆而至。

雨水砸到地上泛起煙霧,亭子頂上黃色的茅草隨風飛舞,將雨水吹散的哪裏都是。楊延琪身穿白袍,青絲高綰,手持銀槍立於亭內。望著遠處雨霧後的隱隱青山,望著水簾中山路的盡頭,她輕輕地閉上眼睛側耳傾聽著風聲,雨聲和時而傳來的馬鳴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