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高階課堂與高階閱讀:我想要的語文課(1 / 1)

自序 高階課堂與高階閱讀:我想要的語文課

“偉大的美俘虜了我,但更偉大的美甚至將我從它本身解脫。”常常思索紀伯倫的這句話。其實,我思索的不僅是美的哲學,我思索更多的是自己的課堂——什麼是美的課堂?核心素養怎樣落地課堂?在這樣的課堂上,師生究竟是以怎樣的麵貌出現?

我曾經看到一些廣受好評的課堂是這樣的:周密的環節設計,動人的教學語言,絢麗的媒體使用,熱情的鼓勵誇讚……的確,這些都是讓課堂順風順水、不會橫生枝蔓的妙方。這些一度也成為我的追求。

但是,當我把學生放在首位,把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升學生的思維水平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我便漸漸發現,這樣看似無懈可擊的課堂,恰恰隱藏了課堂中最大的問題,那就是:這樣的課堂更多的是動人的吸引,是完美的控製,是知識的最大化傳遞,而沒有給學生更多的思考的空間,沒有激發學生追問的意識,教師隻是把現成的真理從口袋裏拿出來雙手奉送給了學生。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變成了知識的俘虜,變成了被動接受的容器,卻逐漸喪失了獨立思維能力和自主尋求知識的能力。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喪失了對這個世界的好奇心,包括對知識本身的熱愛。

這不是我想要的語文課。

我相信,對每一個有思想、有見解的語文老師而言,也不是他們想要的語文課。

於是,十年之功,抑或更久一些,就花在對所謂最好語文課的尋求上。近乎偏執。

那麼,我想要的語文課找到了嗎?

有時候,我覺得自己找到了,一刹那間,欣慰,歡喜,還有如釋重負。但更多的時候,我是在尋找的路上。因為我對語文教學的理解,一直在不斷走向更加高遠的地方,我堅信紀伯倫所說的有一種“更偉大的美”存在著,這就是我要尋找的東西,也是我要創造的東西。

所以,我不能停下。

九年前,我的第一本語文教學專著《我負語文》出版。我在後記中感歎——

“總覺得自己是負了語文。我像個誇父,向著遠方那個最明亮、最燦爛的太陽奔去。追尋的過程已經足夠有意義,無論是對於自己,還是對於看故事的人。盡管在語文教學這條路上已經奔跑了十八年,但我理想中的語文課堂似乎永遠都在前方,我永遠都在追求這個美好境界的路上。”

現在,快十年過去,我還是想說:我負了語文。

也許,再有個十年也還不夠。

這些年,不論是做一線教師,還是做語文教研員,抑或是現在做校長,我都在不斷地“下水”上課,上閱讀課,也上作文課,還上繪本與語文的統整課。我在小型的研討會上課,也在比較大型的教學觀摩會上課。我的課有許多成功的“範例”,但也有不少失敗的“樣本”。而那種“更偉大的美”,卻在這個過程中漸漸地在眼前清晰起來:原來,我一直追求的是在課堂上將學生的思維不斷引向高處,像攀爬一節又一節的階梯;我拉著他們的手,一起努力向前、向上,我們不斷挑戰自己的體能,突破自己的界限,因為我們堅信,最美的風景在高處,在遠方。誠然,這樣的課堂往往不夠輕鬆,不夠熱鬧,但我知道,流於表麵的喧囂不代表學習興趣濃厚,唾手可得的達到不代表閱讀能力增強。我希望能幫助學生在向上攀爬的過程中,體驗到思維深處的泉源噴湧,感受到不斷到達新高度的歡欣。這將成為一種強大的力量,激勵著孩子日日求新,不給自己的人生設限,保持昂揚的生命姿態。我把這樣的課堂稱為“高階課堂”,把這樣的閱讀稱為“高階閱讀”,把這樣的思維稱為“高階思維”。

本書呈現的課例正是這些嚐試和探索。有的是老課新上,有的是新課打磨。從課堂選文來看,基本上選擇的是各類體裁的經典文本;從課堂內容來看,涵蓋了當下小學語文教材中的主要文本類型:散文、小說、文言文、童話、神話、詩歌,還包括了寫作課、繪本課等;針對教材中占絕大比重的散文來說,又分別呈現了敘事散文、寫人散文、抒情散文、寫景散文四種類型的解讀與教學。我力求通過多樣化的高階課堂,能夠比較全麵地回答當下廣大教師朋友在小學語文教學方麵的困惑,展現課堂所能夠到達的高度、寬度與深度,以及學生的高階閱讀能力、高階思維水平是怎樣在課堂上慢慢地生長起來。

那麼,這是您想要的語文課嗎?

但願這些素樸的記錄,能給您帶來一點啟發。

閆學

2018年6月13日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