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章 德才之爭(2 / 2)

平日裏在這種會議上從不話的楊萬裏突然開口道“明公,敢問一句,何為德,官吏是否有德,如何評判?

昔日我少年時,村中有一人,雖為黔首,卻極為好學,後來官府舉孝廉,他到官府自薦,卻被官府以無德行於世打了出去,最後被舉薦的是一個大族子弟。

但那人,平日裏卻是欺男霸女,為非作歹,就連我都因為擋住他奔馬的路而被鞭打過,這難道就是官吏該有的德行嗎?”

著,楊萬裏笑了一下,看向四周問道“才好評,德如何評?你他有德行,他我有德行,最後恐怕是誰家大業大,誰有德行吧!”

楊萬裏的話讓馬強頓時警覺了起來。

曹操唯才是舉,最後卻被司馬家搶了下,司馬家無德嗎?恰恰相反,當時的士族嘴中,司馬家可是大大的有德啊。

這有德無德誰得清呢?

當然有人能得清!

馬強吸了口氣道“德由上出!官吏之德和百姓之德不同,我決定由吏監局為主成立征北大將軍府官吏考核工作組,林局長為組長,編寫考核辦法和考核指標!是否有德,就和是否有才一樣,要有個判斷標準!

簡單來,符合我征北將軍府要求的就是有德,不符合的,就算世人都誇讚他,上級推薦他,也是無德!”

很多後世的人不理解,為什麼永遠有一些沒什麼才能的人卻會被上位者重用,那是因為對於一個組織來,最重要的並不是才能,而是忠誠,因此,什麼是德,對組織忠誠才是最大的德!

當然,還有一部分會人會對組織忠誠這句話產生誤解,以為是對領導忠誠,這就導致部分人完全不分辨事情對錯的唯上是從,最後反而遭受牢獄之災。

馬強的這個操作讓所有人都沒想到,原來德的標準還能製定的?

這讓田豐、管寧等人都想出言反對,賈詡眼觀六路,立刻截胡讚道“明公此舉甚善,昔日周以知、仁、聖、義、中、和六德選官,可見德從上出,當如是也!”

得,又有理論依據了。

有狗腿子果然好啊!

賈詡將《周禮》搬了出來,這讓田豐、管寧等人都有些難受了。

對於儒生來,《周禮》所描述的就是他們追求的,要他們反對《周禮》,不是要了他們老命麼。

得,這下,眾人無話可了。

會議散去,馬強留下了賈詡和郭嘉、林環三人。

“兩位先生,之前反對,可是有什麼顧慮?”

閉門開會,郭嘉也不藏著掖著了,開口道“明公可知田無宇、王莽?”

“當然知道。”

“昔日田無宇鬥進,大鬥出,得齊眾心,宗族益彊,民思田氏。

王莽大義滅親、奉公忘私,陳崇他的品德可比古之聖人,此二人在當時都是德行最高的人,後又如何?”郭嘉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