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強思索再三,既然定下了未來三年要以內部發展為主,那麼就不僅僅是要積糧練兵,打造出一支合格的幹部隊伍也是重中之重。
話當年那些偉人是怎麼做的呢?
馬強一邊回憶昔日看過的書,一邊將一張紙鋪開,開始在上麵寫了起來。
“反貪汙、反浪費、反官僚主義!”
“反行賄、反偷稅漏稅、反盜騙國家財產、反偷工減料、反盜竊國家經濟情報!”
馬強看著這八個詞,想了想,覺得有些內容不合時宜,比如官僚主義這個詞就太超前了,這個年代的人根本無法理解,又如國家經濟情報,現在馬強又沒建國,也不適合。
最後馬強重新定下了八個詞。
“反貪汙、反浪費、反官老爺作風!”
“反行賄、反偷稅漏稅、反盜取公物、反偷工減料、反細作!”
看著這八個詞,馬強點了點頭,然後將前麵三個詞畫了個圈。
事情要一件一件的做,先治官,再治民。
馬強記得在後世看電視劇中看到過一個經典片段,和胖子對紀大煙袋“救民先救官!官都活不了,還救什麼民!”
馬強對此深以為然!
官都救不了,你還救民?
怎麼救官?
當然是用法紀綱常編織一個牢籠將這些官關起來,省的他們因為貪汙腐敗而命喪斷頭台了!
否則,官員各個貪汙腐敗,你還叫商賈士族別行賄偷稅?可能嗎?
這件事,並州不好做,得回冀州操縱全盤才行。
不過可以先布局。
首先是錦衣衛,錦衣衛做為馬強對內的耳目之一,要盡快布置到並州各郡縣,補充空白,如果定襄郡有部署錦衣衛,馬強怎麼可能連羊毛布沒發給百姓的事情都不知道。
其次就是輿論準備,馬強深知在封建王朝,貪汙根本不是什麼大罪,甚至很多官員為了讓皇帝放心還會特意去貪汙,例如漢初三傑的蕭何,為了讓劉邦放心,故意賤價強買民間田宅,果然讓劉邦龍心大悅,因此在很多士人眼中,如果一個人到了高位,最好就要自汙名節,這樣皇帝安心,你也安心。
當貪汙成為高級官員的保命護身符的時候,那麼廉潔還有什麼用呢?
貪汙如此,浪費也是如此,更別什麼官僚主義了,在古代,如果一個官員愛民如子,官位低還好,一旦高了,就是個大麻煩,很容易被解釋為收買人心。
畢竟田氏代齊不就是這樣成功的麼。
而這些事情歸根到底,都是因為古代王朝的帝王想的第一位是自己的權力,而不是百姓福祉,隻要能保住自己的權力,百姓生下來不就是受苦的麼!
馬強要搞三反運動,那麼就必須先把這些思維觀念扭轉過來。
隻有思想統一了,這場運動才能勝利。
馬強越想越覺得必須快點回廣宗,幹脆叫來眾人,商議回冀州之事。
本來按照計劃,馬強是要等到春暖花開後再離開並州,為的是等匈奴之事徹底穩定,現在反正匈奴分家,劉泉等人在幾個騎兵師的威逼下也不敢動彈,馬強也可以放心的離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