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寵?典韋?都是無名卒,不足為慮!”段英放下電報道“林軍長,馬上就要過年了,我希望能把東武陽送給明公做新年賀禮,不知道你能不能完成這個任務?”
“我林海什麼時候讓馬哥和你失望過?”林海笑了一下,然後看向他們背後的軍隊。
在他們背後,一支八千人的軍隊一直站在那裏,除了戰馬偶爾發出了嘶叫聲,再無其他聲音傳來。
林海治軍,軍紀第一!
“安營紮寨!劉軍長,打造攻城器械的事情就交給你了!”
配著橫刀的劉鑫拱手稱諾,隻見八千兵馬立刻各司其職,有的開始搭建營寨,有的開始在外戒備防止偷襲,有的去附近的樹林砍伐樹木。
段英看著第七軍的表現,點了點頭,然後拿出隨身的鉛筆和紙張,刷刷刷寫下一段話遞給通訊兵道“立刻回電,不得有誤!”
“諾!”
馬強和郭嘉同時收到了段英的回電。
“附議賈、郭二人提議,另如下將旱,應防備鮮卑南下。”
賈詡拍掌叫道“要不是段先生,我差點把此事忘了!”
旱災當然不會隻局限在中原,旱災其實就是降雨量減少,而中原的降雨量都變少,草原的降雨量就可以想象了,那必然是慘不忍睹。
很多人不理解為什麼地球平均溫度一降低,草原民族就得南下找活路,不就降低一兩度麼,能影響什麼?
地球平均溫度的降低,最大的影響其實不是凍死幾個人幾隻羊,而是會導致冰川融化減慢,地球雨水變少,形成幹旱,而草原的幹旱就會導致牛羊的減產,最終使得草原民族隻能南下用刀來找出一條活路。
這也是為什麼在最著名的明清冰河時期,崇禎會那麼倒黴的在位十七年就遇到十七年的旱災,冰河,冰川不融化,水汽大減,你不旱災誰旱災。
段英不愧是段熲之子,家學深厚,一得知中原後旱災,立刻聯想到可能的鮮卑南下。
曆史上也的確如此,雖然因為公孫瓚、袁紹的先後覆滅導致後世沒有對這個時期河北詳細之事的記載,但依舊可以從劉虞突然因為糧草補給問題和公孫瓚鬧翻的事件中看出一點端倪。
“如果要防備鮮卑等族,就必須擴建騎兵了”
對付騎兵的最好辦法,在機關槍發明之前,就隻有騎兵自己了。
“發報,擬擴步兵四個軍,騎兵三個師,其中步兵編製第一年為完成伍長以上的軍官建設,第二年士兵補充為五成,第三年補充為十成!騎兵第一年為為完成伍長以上的軍官建設並且士兵補充到五成,第二年為八成,第三年為十成!馬子玉!黃漢升!”
很快,其他幾個軍委紛紛發來電報,同意了這個擴軍方案,如此,征北軍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擴軍行動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