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二章 填並州(2 / 2)

而剩下的四郡中,太原郡人丁最盛,有口二十八萬,其次上黨,有口十八萬,再次雁門,有口三萬八千,最次定襄,有口兩萬三千。”

馬強看向王澤,見王澤點了點頭,表示數字無大誤,不由有些無奈的搖頭。

雁門郡,三萬八千人,這也太少了吧。

雁門郡的範圍大概就是後世的大同市,做為邊防重鎮,自東漢王朝開始衰敗,鮮卑就不斷侵犯這裏,使得這裏的人口流失嚴重。

畢竟,沒人喜歡住在睡覺都要握著鋼刀準備隨時起床廝殺的環境。

“人口太少了!王郡守,就三萬多人口,你不容易啊。”馬強用鋼筆寫下幾個數字後搖了搖頭。

這個鋼筆是特製的,價格不菲,沒辦法,馬強還是習慣硬筆書寫,鉛筆雖好,但容易被擦掉,不適合辦公使用。

王澤苦笑的道“其實前幾年更糟,雁門最困難時,全郡隻剩下平城、馬邑、樓煩三城,人口不到兩萬,軍士四千餘,幾乎是全民皆兵。”

兩萬的人口,四千的兵,按照比例算算,這基本上隻要是個健康男性都當兵了吧。

古代的邊疆艱苦是後人難以想象的。

而平城就是後來的大同,是守衛長城的要塞,值得一提的是,平城的邊上還有一個城,叫做白登,就是當年劉邦被困的地方。

而馬邑、樓煩也都是邊塞要地,位於長城邊上,可以王澤是把所有力量都用在守衛長城,守衛大漢疆土上了。

“我準備把黑山軍全部遷移到並州來,這樣並州的人口應該就可以超過百萬了。”馬強出了自己的打算,看向下麵幾人問道“你們覺得此策如何?”

冀州的土地幾乎已經分完了,做為華夏難得的平原地帶,馬強一開始就對冀州的定位是糧食基地,並不準備讓冀州人口稠密到無法給其他地區提供糧食的地步。

當然,這個年代想人口稠密也挺難的。

而並州乃至更往西的涼州,現在的人口根本無法支持馬強未來的計劃,遷移填補這些邊郡的人口自然成為最快的辦法。

寇憲看向王澤,王澤便道“大將軍,並州人丁較少一是因為地處邊疆,二也是因為並州多山少地,聽黑山有軍民百萬,即使去掉水分,也不下於三十萬。

如此多人要遷入並州,以現在的並州存糧來看,恐怕會糧草不濟啊!”

並州的主體就是後世的山西,雖然麵食聞名全國,但因為缺少平地,糧食自給率一直很低,有時甚至不到百分之八十,而且後世還有鐵路這樣方便的運輸工具來運輸糧食,這個年代,車馬運糧的成本會高到你想哭。

而並州的存糧,經過甘始的那把大火以及戰爭的洗禮,能不能保證百姓明年的口糧都是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