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山子頭(1 / 2)

胡孝民收到緊急情報,日軍將集中第十七、三十五、十五師團和獨立第十二混成旅團共萬餘人及第二軍、清鄉保安隊、稅警團一師向駐在寶應曹甸、車橋、涇口、鳳穀等地的韓學謙部主力實施合圍。

胡孝民立馬向重慶發報,將這個緊急而準確的情報,通知了韓學謙部。

韓學謙是江蘇泗陽縣洋河鎮人,中華民國陸軍中將。早年入南京陸軍小學、河北陸軍學堂、保定軍官學校第六期。

1918年畢業後分發北洋陸軍任下級軍官,後入川軍第一混成旅,任旅部參謀、第一團團副。

抗戰期間任重慶政府江蘇省主席、魯蘇戰區副總司令,參與徐州會戰、策應武漢會戰、參加冬季攻勢等。應該說,韓學謙與日本人還是打過仗的。然而,他又與進入其防區的新四軍發生多次衝突。

也正是因為如此,他才能得到重慶的重用。

胡孝民雖痛恨他與新四軍發生衝突,可在民族大義上,還是高度覺悟的。

如果設身處地,他相信韓學謙部很有可能會借日本人之手,巴不得把新四軍全部消滅。

這個情報,胡孝民也在第一時間報告給了城工部。果然,劉堯收到情報後,給他發了密報,讓他將日偽軍的情報,及時通報韓部。

韓學謙可能也知道新四軍會不計前嫌,他拿到情報後,馬上派出代表,到新四軍第三師請求支援,雙方就此經過多次協商。

陳軍長在韓學謙的代表到第三師後,已經擬定關於與韓談判的三條原則:一、以寬大誠懇的態度與他們談判。二、同意他們在敵人掃蕩嚴重時轉入我指定地區。三、加強與他們的聯係,做好善後工作。經過三天的談判,雙方達成臨時約定。

胡孝民的情報,比日軍發動進攻提前了幾天。然而,令人大跌眼鏡的是,韓學謙部還是被日軍截住了。

雖然奮力突圍,可韓部近萬人,還是損失過半。

新四軍第三師在韓部遭到日寇攻擊時,毅然出兵解圍,接應韓部轉移到淮海區,後又移駐皖東北地區,最終在睢寧淩城重建副總司令部,並給予糧草、經費的支援。

新四軍的義舉,經報道宣傳後,博得社會各階層輿論的讚揚和韓部廣大官兵的感激,韓學謙也親自寫信感謝新四軍。

胡孝民收到消息後也很是欣慰,如果國共在抗戰時,都能有這樣的合作,何愁日軍不滅?

然而,幾天之後,胡孝民收到重慶的密電,密切關注日軍動向,同時提供新四軍第二師、三師和四師的兵力布置情況。特別是洪澤湖畔周圍的新四軍第四師,更要時刻關注。

胡孝民看到電報心裏一驚,這又是鬧的哪樣?難道還要搞第二次皖南事變?可目前在蘇皖一帶,國民黨部隊的兵力,遠不及新四軍。

或許鬧鬧摩擦搞搞衝突可以,但要讓他們與新四軍作戰,真的是死路一條。再說了,新四軍剛剛接應韓學謙的部隊,還提供糧草和經費,助韓部渡過難關。難道韓學謙就這麼回報新四軍?

胡孝民把已經編好的電碼交給馮五,低聲說道:“這份情報,你讓湯一貫直接拍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