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一章 避實就虛(2 / 2)

自從胡孝民擔任新二組的組長後,所有組員的住處,至少搬了兩次,有些人甚至搬了三四次。

但搬了家,關係還在。軍統就那麼幾個訓練班,還有些直接從軍校和部隊招的,原來都是上海區,說不定私底下有過聯係。還有些是老鄉,偶爾也會有聯係。

中國人的同鄉觀念很深,在異地他鄉,能遇到同鄉真是一種緣分。

馬寧一確實選定了一個新目標,之前暗殺李伯明,在新亞酒店聲東擊西。這次也一樣,要來個避實就虛:先殺一個漢奸,讓柳娜梅以為他是避實就虛,放鬆對譚紹良的暗中保護。

譚紹良每天坐保險汽車,出入還有保鏢,暗中還有憲兵隊的人在螳螂捕蟬,如果強行動手,風險實在太高。

胡孝民與新二組的人,雖然信仰不一樣,但大家都是同一個目標。隻要是打鬼子,真心抗日的,胡孝民就當他們是自己人。

為了減輕他們的壓力,吸引憲兵隊的目光,胡孝民再次選定一個目標,讓柳娜梅認為是再次聲東擊西。等憲兵隊的目光吸引過去後,再對譚紹良動手。

這次胡孝民選擇的一個替日本人收買麻袋的漢奸施禮富,不要小看麻袋,是一種很重要的軍用物資。

麻袋屬於麻類製品,它的編製物,屬於民間麻紡織之後,製成袋子。麻袋除了能放進沙土做成小的堡壘之外,還能披在身體上躲避日本飛機的轟炸。另外麻袋還是缺醫少藥的民眾禦寒的替代品,可以用小小的麻袋用處多多。

在正麵戰場上,麻袋更是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中國水泥混凝土產量更少,修築環形工事隻能通過沙袋進行。

反觀日本,在淞滬會戰初期為何能在各處憑借較少的兵力,守住各個要害據點,就是因為他們擁有非常堅固的鋼筋混凝土工具。同樣的子彈打上去,日本的海軍司令部等工事能將子彈彈開,減少彈片的殺傷力。

抗戰之後,市麵上很難買到麻袋,上海的救亡團體通過進行捐獻萬條麻袋運動。學生們挨門挨戶鼓動民眾捐獻麻袋,很多普通的人家總有麻袋。麻袋的捐獻運動,燃起了民眾抗日的情緒。

然而,也有一些漢奸,暗中替日軍收買麻袋,施禮富就是其中之一。

為了表達對日軍的敬意,他甚至還捐獻了一批麻袋給日軍。民間的麻袋是有限的,日軍拿走一部分,中國軍隊自然就少了。

像這種漢奸,殺了一點都不可惜。

就在柳娜梅去一處的時候,施禮富在在麥根路舢板橋新橋,被新二組行動小組擊斃。現場還留下一張紙條:漢奸之下場,落款依然是一匹簡陋的馬。

如果沒有這匹馬,施禮富的死無聲無息,但有了這匹馬,憲兵隊的渡邊義雄和柳娜梅,在第一時間趕到了現場。

柳娜梅冷笑道:“馬寧一好手段!”

她這次卻不是佩服馬寧一,而是覺得,對方的計劃,正在自己的預料之中。接下來,呂妙根恐怕又得消失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