撥旺了燎爐木炭,啜吸著濃稠的米酒,二人從黑一直密談到東方發白。
半個月後。
封堵道路的大雪還沒有完全消融,一輛牛車便出了鹹陽北門,咯吱咯吱的上了路,冒著呼嘯的寒風駛進了北方的山地。
趕車的兩個人都是一身紅袍,一口大梁官話,任誰看也是魏國商人了。他們不急不慌的在冰雪地裏蠕動著,每遇村莊便用藥材換取獸皮,偶而也在某個山村歇息兩,與獵戶、農夫盡興的編著閑話。
如此這般走走停停,連年節都是在路上晃悠,待到雪消冰開楊柳新枝的三月初,這輛牛車終於來到了隴西地帶的山林河穀。
這一日,牛車翻過一座高山,一片蒼黃的林木,一片淩亂的帳篷竟赫然顯現在眼前。
“甘兄,這便是義渠國了?”一個年輕人指著樹林帳篷,興奮的喊了出來。
“誰是甘兄?你都謹慎些。”四十多歲的紅衣商人老成持重的斥責了一聲。
“呸。”年輕商人輕輕地扇了自己一下,嬉笑道:“對,一高興便忘記了,掌嘴!”
“高興的事在後頭呢,急個啥?先歇一會兒,聽我義渠國的底細。”
“早就該了,害我做了一路的悶聲葫蘆,太憋氣了!”年輕人一邊高聲大氣的嚷著,一邊利落的從牛車上取出一塊幹肉與一隻酒囊走了過來。
中年商人接過酒囊拔開塞子,咕咚咚大喝了一氣,大袖沾沾嘴角,長長的喘了口粗氣,便指著河穀密林中的帳篷,緩緩了起來——
義渠戎,是諸戎中較強的一支,。商代,他們與居住在隴東和北方的狄族後裔獯育相互為鄰,又相互攻擊,後來又與居住在北豳地的商屬先周部落(姬姓)經常發生衝突,不斷蠶食其領土。戎、狄人數雖少,但由於長期以打獵為生,剽悍好鬥,戰鬥力極強,先周部落和他們進行過多次殘酷的血戰。周人南遷後,隴東地區全部被狄人占領。義渠戎又和狄人互相掠奪,互相征戰,在狄強戎弱的情況下,義渠戎為了生存,暫歸服於狄人獫狁。商武乙時代,季曆在商朝的支持下,於武乙三十五年“伐西落鬼戎,浮十二翟王”,迫使狄人放棄北豳遠移蒙古草原。武乙三十年,季曆又伐義渠戎,“乃獲其君以歸”,迫使義渠等戎臣服於商周。
西周王朝建立後,從穆王到宣王,多次派兵攻伐義渠諸戎,時戰時和,宣王三十九年至四十年,“王料民於大原”,采取安撫政策,將五戎安置於大原地,五戎之中唯義渠戎留居今董誌原中心及東南部涇水之北。這裏地勢平坦,土地肥沃,水沛草豐,宜耕宜牧,義渠戎和先周南遷後的遺民雜居,不斷學習周遺民的農業生產技術,學習周族文化,在生活風俗上逐步與周族同化,發展成為區別於其它羌戎的義渠族。
西周以後,建國於渭水流域的秦國也悄然崛起,長期和鄰邦的戎、狄不斷發生戰爭。平王東遷時,秦襄公因救助和護駕有功,平王封他為諸侯,賜地岐山,並賦予征討西方戎、狄之全權。到了秦穆公時,任用百裏奚等將相,打敗了晉國,被中原諸國一直視為戎、狄的秦國聲威大振。此時秦國又采用從戎人那裏招來的大臣由餘的計策,攻伐北地義渠,“益國十二,開地千裏”,遂霸西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