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設定(1 / 3)

設定:

注意:以下內容包含機密文件摘要,查閱者需向軍機處最高管理層申請權限,獲得批準章及密碼後方可打開文檔。警告:任何沒有權限而嚐試強行解開三角密碼者,將被判槍決並在6o秒內執校

文檔代號:code—xxx451ddhis

子文件oooxxxxxxx17-關於坍塌與逆向坍塌技術:從微觀的角度,分子是構成物質的基本粒子之一。坍塌技術即是將構成物質的分子打散成散亂無規律運動的遊離態分子,破壞各自之間的引力狀態;而逆向坍塌技術即是坍塌技術的倒推,即讓散亂的分子在高運動的狀態下重新組合,恢複彼此之間的引力狀態。我們可以將分子壁看作是一麵牆,而分子是砌成牆的磚塊,坍塌的過程即是外力推倒牆,讓磚塊隨意散落的過程,而逆向坍塌的過程即是磚塊從地上飛回原處組成牆壁的倒放過程。

子文件:Lxoo63eLId-遺跡坍塌液:目前現的遺跡坍塌液有足夠的證據(美蘇兩國長年以來的競爭實驗及之後聯合國重開的實驗)表明,遺跡坍塌液僅對有機分子有坍塌作用。遺跡坍塌液的常態為淡黃色氣體,在對有機分子生坍塌作用時,會液化為黃色液體,結束後會變回氣體狀態。已知坍塌液無法通過物理方式液化,僅能通過其性質靠有機分子誘導為液態。一定濃度的坍塌液會釋放出粒子流導致廣域性低輻射感染症(e.I.L.d.)感染,受某種因素改造後的坍塌液呈綠色,導致e.I.L.d.的濃度與感染比率是普通坍塌液的十倍以上。

子文件:Lxoo64eLId-廣域性低輻射症:廣域性低輻射症,簡稱e.I.L.d.,一種致死病症。廣域性低輻射症患者(簡稱ed患者)會在粒子流的特異性坍塌作用下,出現不同程度的症狀。皮膚會受到坍塌液腐蝕,低濃度下逐漸變得粗糙,高濃度下逐漸變為紫色的殼製,骨骼有一定幾率裸露在外,在坍塌液作用下會變為金屬色。嚴重的ed患者會喪失思考能力,判斷為醫學定義上的腦死亡,其他器官仍有生前的機能,會無差別攻擊其他生物。

子文件:nF4o4ooo44-gaVIRuL:“gaVIRuL”次掘於中國上海北蘭島的遺跡,疑為遺跡的守衛。完整的未知生命遺體,可能是唯一知道遺跡秘密的生物。在後來的gaVIRuL重現計劃中,以gaVIRuL的基因所催生的人類化胚胎群培育計劃產生了兩個具有正常生命活動的個體,黑百合與白薔薇(B1ack1i1y-hiterose),雖繼承了gaVIRuL基因卻沒有表現出任何非同尋常的地方,也沒有現與遺跡物質生任何層麵上的反應(此處標注)。

子文件:hIs15oymaooo1-時間與事件:

19o5年蘇聯現遺跡,同時開始對遺跡的研究。

19o8年遺跡內部反應爐失控造成通古斯大爆炸。

1945年二戰結束前,美蘇建立了各自的搜刮戰利品組織,蘇在搜刮戰利品的競爭中獲得第一遺跡(urkundeo1)

1947年美蘇冷戰爆

1949年美核武器優勢被蘇打破195o年蘇在塔巴沙爾B實驗場部署了對遺跡模擬生產係統“海星”1955年美得知遺跡的存在並接觸到遺跡(d-1)

1961年蘇塔巴沙爾B的“海星”生產出第一批可用產品“仆役”,並在同年11月將其公布世界。根據相關資料顯示,“仆役”為一種“存在形式是生物體,而行為方式是機械體”的產品。

196?年中國上海北蘭島遺跡中掘出“gaVIRuL”

1971年蘇實現“仆役”的穩定化,也明確了“仆役”的本身。

1973年5月12日蘇北極圈冰蓋下的okb-1o遺跡失控。

197?年北蘭島遺跡入口被堵死1968年-1975年美於越戰中使用遺跡的一種聚合氣體。

1976年第一例廣域性低輻射感染症出現(簡稱ed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