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隱居(1 / 2)

複國

大禹焦思治水勤,成王立夏啟標新。

太康獵戲失國恨,後羿奪權臥雪吟。

雁過中康愁漫柳,花襲姒相淚沾巾。

少康複土龍威振,剿滅寒浞全力拚。

《史記·夏本紀》記載禹治水時“勞身焦思,居外十三年,過家門不敢入”,大禹治水而三過家門不入的刻苦精神得到後世傳頌,治水過程也促進了各部落族人的團結。禹治水有功,隨後舜又派禹去討伐三苗。禹屢敗三苗,將三苗驅趕到丹江與漢水流域,鞏固了君權。

相傳堯、舜、禹時,部落聯盟內采用“禪讓”的方式選賢舉能,推舉聯盟的共主。如堯老時,把“王”位禪讓給了賢能的舜;舜老時,把“王”位禪讓給了賢達的禹。禹在位時,曾推舉東方頗有威望的偃姓首領皋陶為繼承人,以示對傳統禪讓製的尊重。然而皋陶沒有等及禪讓,比禹早死。禹又命東夷首領伯益為繼承人。

伯益繼位後,有些部族並沒有臣服伯益,而是擁護了禹的兒子啟。啟對伯益的部族展開戰爭,最後啟取得勝利而奪得權位。從此,禪讓製被世襲製所取代。

夏啟死後,其子太康繼承王位。太康隻顧遊玩,不理政事。東夷有窮氏首領後羿趁夏國統治力量衰弱的時機發難,驅逐了太康。太康被拒之城外,失去統治權,被後羿流亡至戈地。

後羿奪得權位後並沒有稱王,而是把太康之弟仲康立為王。但事實上國事全由後羿來治理。仲康康死後,其子姒相繼位。不久,後羿驅逐了姒相,自己當了君主。隨後姒相投奔與夏同姓的斟鄩、斟灌二氏。

從此,後羿獨承王位,出現了“後羿代夏”的局麵。但後羿好射獵,不善治理。他廢棄武羅、伯困、龍圉等忠臣,重用被伯明氏驅逐的不孝子弟寒浞。寒浞年少時因造謠惑眾被伯明氏君主所逐,後被有窮氏首領後羿收養,成為有窮氏的一員,得到重用。寒浞勢力日益強大。後來,他與後羿妃子純狐通奸時,被酒醉後的後羿捉奸在床。後羿盛怒之下欲殺死寒浞,反被寒浞把他殺死在寢宮的床上。寒浞隨即升殿宣布了後羿的罪狀,然後自立為王,改國號為寒,立純狐為正妃,以庚辰年為寒浞元年。

寒浞二十年,在兩個兒子澆和豷的支持下,寒浞滅掉了斟灌氏和斟鄩氏兩大諸侯,除去了夏王朝的左膀右臂。緊接著便兵分三路圍攻夏都帝丘。夏王姒相率城中軍民拚死抵抗,終因勢單力薄,擋不住寒軍的強大攻勢。寒軍攻破帝丘,殘酷地屠殺城中軍民和夏後氏大臣。夏王姒相自殺,族人皆被寒軍殺死。宮室內外血流成河。

至此,夏朝正式亡國,夏朝的統治區域全部控製在了寒浞手裏。

寒浞自以為已經把夏王朝的子孫斬盡殺絕,可是他萬萬沒有想到,夏王姒相已經懷了身孕的妃子後緡,在侍衛官姒木秀和侍女旭兒的幫助下,人不知鬼不覺地從城牆下的水洞子爬了出去。後緡本是有仍氏之女,他們三人裝扮成農家百姓逃回了後緡母家有仍。有仍國君王和王後看到一身疲憊且滿眼含淚的女兒,心都碎了。他們把女兒一行三人安排在偏殿,並密詔丞相仍熙和大司馬仍宏偏殿議事,希望討論一個萬全之策。最迫切的事情就是讓後緡肚子裏的孩子平安降生,且不能走漏風聲。否則,後緡母子性命難保,有仍國也會危在旦夕,因為寒浞父子三人的攻擊性,是不可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