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亮劍(修改)(1 / 2)

“稟皇爺,兵部接到塘報,秦良玉、虎大威、楊國柱、吳三桂等人今日已經入駐昌平,由勤王兵馬大元帥盧象升節製。

山西、山東、河南等地各發兵三千,由各省都指揮使統率,正在奔赴京城,預計兩日後抵達。

洪總督和孫巡撫的勤王大軍明日午時左右抵京,將入駐京郊密雲,以牽製建奴。”

方正化樂嗬嗬進來,開口彙報各地的勤王情況。

塘報是兵部在各省設提塘官,專管軍事情報,又在各府縣設塘馬,擔任打探軍情和傳送軍情報告的部門。

方正化顯然知道皇爺關心什麼,特意安排一個小太監蹲在兵部,以便第一時間得到情報。

“好!”

崇禎皇帝低喝一聲,霍然挺胸起身,雙目炯炯望著宮外方向。

盼星星盼月亮,終於把洪承疇、孫傳庭和秦良玉的各路勤王軍盼來了。

有了這些地方特種部隊,再有盧象升、孫傳庭、秦良玉等一係列名將、名帥,崇禎皇帝有底氣跟韃虜聯軍幹一仗了。

是時候亮劍了!

敵人都欺負到家門口了,他不亮劍,什麼時候亮劍?

要說多懂政治,作為平民百姓穿越過來的崇禎皇帝,其實未必有多麼精通。

可是在他看來,政治這東西其實也操蛋得很。

他覺得,這當權者如果太講政治了,也就失去血性。

顧這顧那,憂這愁那,處處縮手縮腳,忍氣吞聲,忍著忍著也就習慣了,漸漸變成忍者神龜。

崇禎皇帝不是政客,也不想當政客,他隻想做率性而為的大明天子。

隻想做布衣出身的朱元璋,或者後世湖南農村走出來的那位太祖爺。

雖然沒有他們的本事,那就學他們的脾氣也不錯。

至少,活得不憋屈。

至少,可以讓大明百姓揚眉吐氣。

無論生死,至少也全了大明曆代皇帝平頭哥的德行,生死看淡,不服就幹。

沒有壞了人家的名聲。

在他眼裏,與其苟活,不如來個轟轟烈烈,這就是崇禎皇帝的真實想法。

當然,他也不是傻逼,穿越過來,他自問工作也算做得紮實。

重振廠衛,打擊晉商,獲得大軍所需的充足糧餉。

調兵遣將,勇衛營、白杆兵、秦兵、天雄軍,大明最能打他都召集進京,共同對付韃虜聯軍。

雖然在沒和建奴較量之前,崇禎皇帝不敢誇下海口,可他認為取勝應該沒問題。

如果這樣作弊還不行,那隻能說大明活該涼涼了。

思及此處,崇禎皇帝雙眉挑動,臉若寒霜,目似利劍喝道:“來人,擬旨……”

……

第二日淩晨,京城各處街頭巷尾就出現了崇禎皇帝的聖諭:大明以民為邦本,凡朕子民,皆仰賴祖宗二百餘年來休養生息之福。

然今有背主之奴,闖我大明境內逞逆,肆虐京畿,殺朕子民,毀屋傷田,京城百裏,肌無完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