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蘭河,繞行子道山下,由上遊諸山瀑流彙聚而成。
此河的河灘及子道山崖的岩隙間盛長蘭花,其葉如莎,中秋才發。花甚芳香,微風過之,其香藹然達於四周。
蘭花的顏色是罕見的碧色,更具質樸文幽、淡雅高潔。賴此河為生的人們,因此稱此河是“碧蘭河”。
陡峭之上,僅有一棵古茶樹,已逾百年,名為“碧蘭香茗”。傳言中此茗甘而不苦,潤而不澀,色淡而味醇。加之受碧蘭花香沁繞,自帶一股淡淡的蘭花香氣。
若取山上甘泉水衝泡,未飲已覺香沁肺腑,飲之則甚為清冽。
隻可惜,此樹生於崖頂,岩壁陡險,無人敢攀而摘之,路過的人隻能在崖下仰望香茗垂涎。
時值中秋佳節,正是螃蟹最肥美之時。碧蘭河的河蟹個頭不大,卻肉嫩籽多,一筐值十兩銀子。
因此,每年這個季節,山民們紛紛前來捕捉。運氣好的,能捉滿滿一筐,背到集市上,賣給富貴人家,則一家老半年的生計有著落了。
此時,碧蘭河裏擠滿了捉螃蟹的人,有老人,有孩,有壯丁,有女人,凡是家裏可活動的,都出來了,攪動地碧蘭河水混濁起來。
這一,是一年裏碧蘭河最熱鬧的一。有因捉到螃蟹而欣喜歡笑者,有放聲唱山歌者。潺潺的流水聲,和著這些喧嘩聲,倒成了然的音調。
有兩個孩子摁住了同一隻螃蟹,為歸誰而揪打倒在水裏。也有被螃蟹狠狠夾住手指頭的,疼得“哎喲”大叫,怎麼甩也甩不掉。
有一位少年,坐在崖壁的青石上,抱著雙膝,悠閑自在地看著河裏忙著搶拾螃蟹的人們。不知他是對這筆生之財沒有興趣,還是不喜品嚐這美味,反正他並不著急去湊熱鬧。
他的旁邊放著一個藤條背筐,裏麵滿是藥草。他是從陡崖上采藥剛下來,坐在這裏歇息的。這是城裏“濟生堂”藥鋪所用的罕見藥材,用以配“濟生丸”。
這“濟生丸”是“濟生堂”的鎮堂之寶、傳世之寶,係老祖宗獨創秘方製成,可治百病,無論跌打損傷、五勞七傷,還是上吐下瀉,隻需一粒,即可愈瘥。
因此,這“濟生丸”不止在碧蘭河被奉為聖藥,就算是江湖之人,亦聞名前來求藥。
據江湖之人傳言,“濟生丸”可以解毒。一般的毒鏢、毒弩,甚至是毒劍,皆可以此丸解之。
體力已完全恢複,此少年站了起來。站在岩石上的他,俊秀英挺,眼神澄定,似乎有一種睥睨眾生的感覺。
這樣的眼神,不隻是內力深厚造成的,更兼才思,才可有如此從容不迫、萬理盡在掌握的氣度。
他的頭頂有一片彌蓋野的白雲,勢若海潮,襯以峻嶺勁鬆,益增無限氣勢。他彎腰撿起藥筐,背於身後,徑直縱下青石。
眼看他落下的身勢,倏地拔身而起,輕落在另一塊巨石上。繼而起勢如飛,須臾間,已經杳然無蹤。倏起倏落間,再想追尋他的身影,已無可能了。
此少年背著藥筐來到“濟生堂”前,這是一家老店,已曆七世。門軸、窗軸以及匾額等已然古舊,可是,卻難掩這座藥堂的恢宏氣勢。
少年站在門口,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那一副對聯。這對聯是雕花金字,十分醒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