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有一座觀星樓。
一直就有人傳,二十二年前,李府曾有個聰穎的後生,十歲便知古今,論生死,詩文術理無一不通,時有傳聞曲星降世,聖上聽,便派人將這個神童帶到了宮中。皇上近前一看,果然生得聰慧可愛,龍顏大悅,遂又博引政論、史傳、術理,出題試之,隻聽得那孩子聲音稚嫩,回答得卻流利暢達,引得滿朝文武紛紛讚歎,侍衛左右無不拍手稱奇。
皇上問罷,下了龍椅,和顏悅色地近前問道,
“你可願為政?”
男孩黑色的眸子泛著清澈,慢慢回身看了一眼身後朝服列位的重臣們,又不緊不慢地轉回來,看著麵前金燦燦的男子,輕輕地搖了搖頭。
皇上停頓了一下,隨後還是展出了笑顏,坐回到龍椅上抬手道,
“既非常人,朕不強求,許你掛個‘賢殊相公’的雅稱歸去,也不愧對你這一身的學識了。”
從那以後,神童的名號愈發在人們身邊傳頌,整座蕭城都以出了這麼個神童而驕傲。而他的爹娘,曉得兒子有大能,已不是他們所能教導,便更加不予幹涉,讓其自學自娛。他也確實不需要管教,與身邊的毛孩子不同,他終日隻是沉浸在讀書中,似乎對自己的學識還並不滿意。
十五歲那年,李望塵提出要建樓觀星。
爹娘沒有多也沒有反對,這對於相對殷實的李府並不算出格的請求,況且對於李望塵少有的要求,夫妻倆更是樂於滿足。
觀星樓落成那,城中的百姓都忍不住來湊熱鬧,圍在李家的宅子外感歎這樓的怪異,因為這樓好像除了高一無是處,隻是在李望塵讀書的書樓上再起了一層,是觀星,卻無一處露,黑色的磚將樓頂攏成一個圓錐形,上方封成了一個尖頂,這樣,要怎麼觀星?
百姓們很快散去了,但沒過一個月他們又再次聚到了這樓的周圍,因為李望塵,消失不見了。
這些人們也都是聽,究竟是怎樣消失的,並沒有人知道,隻是傳聞李望塵前一夜在書樓未歸,提前也已告知爹娘要觀星一夜,二人沒有多想,便派一名家丁在樓門外照看,一夜無話。第二,家丁卻跪倒在老爺門前,驚恐地喊道,少爺不見了!
家丁服侍李府多年從無二心,二人沒有多,奔上書樓尋找,經過書櫃上到樓梯時李老爺卻稍稍停頓,穩了穩氣息,看清了樓梯上,是兒子的腳印。
入到觀星樓內沒有一絲光亮,黑得伸手不見五指,二人猝然有些驚恐,趕緊攙扶著下樓取了火燭,通堂照亮,卻不見一個人影。
“這就是你們封樓的原因?既然如此,為何不直接毀了它?”
我端起桌邊已經冷卻的茶,卻沒有急著飲下。
“我們在等一個能把他帶回來的人。”
李老爺聲音微顫,夫人卻早已忍不住跪倒在我麵前,涕淚俱下,不住地乞求,
“先生,有些話我不敢,可我們這樣的人,窺不見許多啊!先生絕非常人,上了那樓去,一定能覓得些蹤跡,尋得我兒!先生,大恩大德,算我求求你了……”
其實聽二人所言,我心中也是有些憂慮的,但禁不住兩人悲切至極,隻好強裝鎮定,喝下那盞涼茶,衝著二人輕輕地點下了頭。
作為一個過路的,走從來不僅僅是為了走,更是為了碰麻煩。
夜晚,二人一同送我進樓,並在門口安排了一個年輕的下人,我在心中祈禱這個人千萬不要是當年那個家丁的兒子,我可不想悲劇重演。心中想著,一邊安慰自己,一邊走到了書樓的窗邊,看著窗外焦黑的老梧桐樹,我略略定下心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