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鬥法(1 / 2)

自上一次正魔大戰,下已太平了近百年,如今下正道之風日盛,香火鼎盛,而魔教仿佛人間蒸發了一樣,消失的無影無蹤。觀下大勢,真是如暴風雨前的寧靜!

蓬萊山山麓腳下,沂州城西南幾十裏外,有一處村落叫“崔家莊”。村裏住著五十餘戶人家,以種地為生,閑暇之時,靠打漁砍柴換些銀兩過活。平日裏百姓眼見蓬萊山邙山派弟子高來高去,諸般異能,更對修仙練道崇拜不已,以為得道仙家。更以能受仙師垂青,踏入修仙行列為畢生夢想。隻是這夢想就如這氣一樣,仿佛永遠見不到太陽。

這一日,空陰沉沉的,到了傍晚,淅淅瀝瀝下起雨來。烏雲低垂,雨水卻不大,悶濕的氣,讓人有一種喘不開氣的感覺。

從崔家莊看去,那巍峨的蓬萊山山峰直插際,黑影蒙蒙,隱隱帶了一絲猙獰。

夜已深,雨水卻越來越急,不知何處,忽的刮起一陣風來。四周一片寂靜,除了隆隆的雷聲外。

村後懸崖邊,有一間草廟,孤獨佇立風雨中,搖搖欲墜。一道閃電劃過,間亮了一亮,連帶著這間草廟一瞬間也亮如白晝。隻見一道身影,蹲坐在角落中,身體微微晃動,身前發出“當啷,當啷”的碰撞之聲,仿佛是在搖色子。

又是一道閃電,才看清黑影,竟是一個老和尚。借著閃電的光,依稀能看清他身穿僧衣,身上的黑色袈裟泥濘不堪,露出來的皮膚似乎還有荊棘劃過的傷痕。須臾,他將手中之物向地上一拋,才掏出火舌,點燃身旁的油燈。微弱的燈光在空中搖曳,身前的什物映了出來,紋路交錯,是一個古樸的龜殼。龜殼旁邊散落著三兩個外圓內方的錢幣。老僧探出右手,食指撥了撥,又掐指算了一陣子,好一會兒才抬起頭來,皺著眉頭,皺紋深陷,幾乎要擠出血來,最終喃喃道:“乾坤三象,無為震,動也!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他聲如蚊蚋,仿佛給自己聽:“這下,竟然還有我解不開的卦象”。就在此時,他忽然眼中暗光閃過,轉頭向邊看去。

老僧重新拾起地上的龜殼和錢幣,遲疑一下,塞進懷中。他蹲在角落,任由油燈閃爍,直至熄滅。他才站起身來,走到草廟門前,向空看去。此時,風未停,雨未歇,電閃雷鳴,風暴肆虐,仿若災難來臨!

一聲雷鳴,聲震四野,光閃閃,風卷殘雲。邊一片黑雲翻滾,四野漆黑如墨,一片肅殺之意!遠處的蓬萊山隻剩下一片朦朧,四周寂靜無人,隻剩下漫漫地的疾風響雷,好一場大風!

又過了許久,那道身影走出草廟,孤獨的佇立在風雨中。四野漆黑如墨,一道閃電斜斜劃過,緊接著一聲驚雷爆響,將黑影照亮開來。隻見他滿麵水漬,眼中精光閃爍,皺著眉頭,直盯著村莊之處。他身上的黑袍隨風鼓起,像是要將他吹走,他卻像釘子一般揮然不動,直盯著雲海深處,像是在等待什麼。借著雲彩反射的微光,一個黑點在雲海之上緩緩出現,黑點越來越大,越來越近,一聲輕嘯,一個盤旋,落在老僧的肩頭,原來是一隻學舌鳥。待看到黑點安然歸來,老僧麵色緩和過來。

隻聽老僧嗬嗬一笑,伸手撫摸肩頭,似乎在對它話,道:“怎麼樣?找到了嗎?”

學舌鳥口吐人聲道:“找到了,找到了”

老僧點了點頭,沉吟一下,道:“他,還好吧?”

學舌鳥道:“不好,不好。”

老僧眉毛一挑,麵色複又凝重起來,急道:“怎麼?如何不好了?”

學舌鳥像是被噎住一般,似是有話不出來,嘎嘎叫了兩聲,蹭的飛而起,來回飛舞。

老僧一拍腦門,才想起來它還隻是一隻雛鳥,隻會一般簡單的表達,像剛才那樣問答對它來還是太難了一些。

老僧伸手向後一拂,手中多了一顆丹藥,芳香撲鼻,沁人心脾。學舌鳥一個俯衝,叼起丹藥一口吞下,直飛衝而去。

老僧目送學舌鳥離開,麵色依舊難看,複又朝遠方看去。

老僧雙目如炬,眉頭越皺越深。西邊村子中不知何時起了一股黑氣,濃如黑墨,翻湧不止。片刻間,老僧不知何時已站在草廟門口,一臉嚴肅,死死盯著這股黑氣。

那黑氣翻湧一陣,忽然,那股黑氣一卷,盤旋而起,徑直便朝村外而去,沒入一片樹林當中。老僧再不遲疑,扯下袈裟,向空中一拋,嘴裏喃喃念叨一聲,朝一指,道了聲:“疾”,袈裟發出耀眼紅光,飄到身前三尺之上,竟是一件寶物!老僧跳上袈裟,“嗖”的一聲,朝村中掠去,眨眼即到。

老僧落在村西一個普通院落中,透過窗戶,向裏麵望去,他眼中光芒閃過,夜色中竟看得一清二楚。過了一會,老僧才收回目光,眉頭舒緩,放下心來。

他須臾轉過身來,卻心裏一驚,不知何時那黑氣去而複返,早在他身後一丈之處。那黑氣大笑出聲,沙啞聲音道:“玉清大師,真是多謝你!要不我還真得費一番功夫尋找。”老僧心中一凜,來人竟識得他,看來必是有備而來。

玉清大師眉頭又緩緩皺了起來,道:“你是誰?我在此地守了十餘年,此地辛密你又是如何得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