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山村(1 / 2)

故事發生在東北的一個山村,那是戰火剛結束的年代。

夏日炎炎,諾大的太陽籠罩著寧靜的山村。

村子就叫山村,因為四麵環山,隻有一麵山可以通行,所以人們總是稱呼村子“山那邊的村子”叫久了就成了山村了,至於本來起了什麼名字已經不重要了。

山村隻剩下了不到五十戶,大部分是附近村的人後搬過來的,本來住在這裏的也隻十幾戶了。

戰爭總是殘酷的,戰火波及的地方都是滿目瘡痍,山村地理位置好幸免於難。

知了不知疲倦的嘶叫著,一戶土坯房裏,一個約莫十二三歲的少年正在土炕上來回軲轆著,他的母親盤坐在炕尾納著鞋底,她約莫三十來歲,身前放著一個裝針線家什的笸籮。

“娘,太吵了啊!”少年有點兒煩躁的坐了起來

“咋啦?我拽線呲啦呲啦的吵你了?”

“沒有,是知了。”

“哦,那有啥招兒,年年不都這樣,前幾年打仗也沒把它們打跑。”

母親著咬斷了縫線,把鞋底收進笸籮放好。

“行了,睡不著你就甭睡了,起來吧,去洗把臉精神精神,一會兒去看看先生那有什麼幫忙的沒有。”

“哦……”

少年沒精打采的爬了起來,穿起褂子下了炕出去了。

“起來你現在能睡會兒就不錯了,頭些年哪有這樣安生的時候,不是鬼子就是胡子,也就咱倆命大活到了現在……”

母親著紅了眼眶:“好了不了,看我,好好的提這幹啥。”

“娘…”

“好了,你別拿涼水衝頭啊,涼著。”

“嗯呐!”

“忙乎完你就抓緊回來,可不行再拿先生啥東西了啊。”

“知道了娘,我哪有拿。”

“嗯,你回來娘不在家就是在園子裏也興許去西山撿點柴火…”

少年家在西邊自然挨著西山近,開墾的地也在西山腳下。

“我知道啦娘,我回來自己找點事幹就行了,碗架裏有餅餓不著啊,你叨咕這些我都要背下來了。”

少年著快速跑了:“娘我走了!”

“你個狗崽子又嫌我磨嘰。”

少年蹦的老遠了,聽不見母親的笑罵聲了。

“喲,是狗娃呀,這老熱還去齊先生內旮呐!這讀書人識字就是好啊,等俺有了娃也要送去讀書。”

“嘿嘿…老實叔,那你得先娶了媳婦再,瞅你咋才鏟地呐,我家的都伺弄完了。”

“嘿!你個狗娃子,笑話俺呢,這山村光棍兒的可不俺一個啊。”

憨老實,三十多歲的老光棍一個,據早些年曾結過婚,隻是戰亂被擄走了。憨老實看著憨憨的人也很老實,但話可不少,是個話嘮潛力股。

“老實叔,你可別叫我名了,不好聽我都長大了,走了啊老實叔。”

少年和憨老實分開了路,憨老實去了地裏伺弄莊稼,少年一路去了齊先生那裏。

“叫啥呀?哪有狗娃順嘴呐,真是…”

憨老實搖著頭拿著鋤頭去鋤草了,他可不懂好聽不好聽,當然是怎麼順口怎麼才好。

“誒呀我地媽呀!老蔫巴你擱哪兒噶哈呢,也不出個聲,嚇死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