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上圪蹴著兩隻家巴雀兒,一隻對另一隻:“你往那邊圪蹴下,看把訥毛衣都擠圪絀了。”另一隻:“看那嫌吱的,撲拉撲拉不就展了!”
以這樣一段關於麻雀的笑話開場,您看起來是沒多大意思,但是用方言講起來別有一番風趣,聽的懂的人更是會開懷一笑。!
這樣的一段開場對於這部內容來,是沒有意義的,隻是想表達下方言的獨特魅力,方言是種傳承,也是種文化,更是一種記憶,他土,有他土的那種硬氣勁兒,更是包含了讓普通話詮釋不了的寓意。
各地方的方言裏,麻雀有很多種叫法,“家雀”,“家巧兒”,“麻拐子”,“老家蛋”,“老家賊”,等等,在華北大同地區,我們習慣稱為“家巴雀兒”
世界上數量最多的鳥應該就是“家巴雀兒”了,在華夏的大地上,“家巴雀兒”一度被稱為四害之一,雖然後來被平反,但也曆經了磨難!彈弓子,火槍,石頭子,破簍子陷阱以及麵對著大自然的敵,但是我們的“家巴雀兒”依然頑強且自由的生存了下來!
在一篇百鳥學巢的寓言故事裏,“家巴雀兒”有著生的惰性,寄生於牆縫,屋簷下。而再另一篇屠格涅夫的《麻雀》故事裏,“家巴雀兒”化身為勇氣與母愛,為護住掉出窩外的幼鳥與獵人惡狗對峙。
就像生活在華夏大地上的中國人一樣,我們也曾為自己的閉關鎖國付出慘重的代價,惰性,自滿,直至任人欺淩。但是我們也為崛起中華為之奮鬥自強不息!
老百姓人物的生活也就如此,就如李白的詩裏描述的那樣:
“嗷嗷空城雀,身計何戚促。本與鷦鷯群,不隨鳳凰族。”
我們的“家巴雀兒”有著生的惰性,骨子中的懦弱,但是他卻有著一份人人為之“尊敬”的手藝,遊走在鄉鄰與大城市之間!“家巴雀兒”的故事沒有激情澎湃,更多的是生活的雞毛蒜皮,為的隻是祭奠那個即將消失的山村,為的隻是能留下更多的記憶!
雁北的秋,顯得格外涼,臨近中秋沒有蟲鳴的夜,也顯的格外的寧靜,平日裏薑二的夜生活除了二兩酒,一包花生米,也沒了其他的樂趣,對於一個三十歲大幾的人,顯然養老的生活來的太早了!
今兒是個例外,郭玉芬兒的投懷送抱雖然不是什麼好事,但讓無趣,且在別人心目中是個光棍的薑二心裏,莫名的衝動了!管他,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
折騰了半個時的薑二終於老實了,氣喘籲籲的趴在玉芬兒肚皮上!一個比薑二大幾歲的寡婦讓薑二徹底明白,這三十好幾年都白活了,原來女人是這般滋味。
薑二這遠鄉十裏聞名的先生又有些慌了,雖然還在回味剛才和玉芬的雲雨,但是又害怕這個女人把自己這點隱私泄漏了,於是對寡婦:“玉芬兒,聽訥啊,你可不能到處瞎啊,要不訥可真完求了!“
這個叫郭玉芬的寡婦白了薑二一眼:“啥事?就你和老娘睡這事?十裏八鄉哪個不知道你是舔油食的狗?“
“啥?!“薑二慌了,蹭的站了起來,膝蓋硬梆梆的頂了下玉芬兒的肚,芬兒疼的咧了下嘴,哼了一聲薑二心裏恨不得狠狠扇自己兩耳光,自己明白,是自己吹大方了。以前光棍一條,又怕人笑話,和十裏八村的其他後生嗨叨睡過哪家媳婦,睡過哪家寡婦。其實那都是瞎扯淡,郭玉芬兒才是自己的第一次。
郭玉芬兒的肚子因為被薑二膝蓋頂了下,疼。跳腳一下子踢在了薑二的蛋根兒上,嚷道:“疼死老娘了!”
薑二還在懊悔自己那點吹牛本事呢,突然覺的撓心的疼從蛋根兒那兒就傳了過來,那撓心的疼瞬間又傳到了腦子上,寧靜的夜,傳出了薑二狼嚎般的吼聲,寡婦家的大黑毛子聽見動靜,汪汪的叫個不停,緊接著寡婦隔壁金雷子家的黑虎也叫個不停,不一會全村的畜生都叫了起來!漆黑的村子亮起了三五盞燈,不一會七八盞燈也亮了,金雷子的吼聲傳了出來:“咋啦!娘死啦咋的!還是進匪了,讓崗睡覺不了!”
薑二疼的吼了一嗓子,就覺的腦子嗡嗡作響,眼一翻,直挺挺的向後倒在炕上,抖噠了起來,玉芬兒慌了,她知道自己這腳用過了多大勁,後悔也來不急了,眼看著薑二白眼一翻,口吐白沫,觸電似的倒在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