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關於人工降雨的原理(1 / 1)

【因為構思寫文的時候,是遵循一些物理定律的,所以本人覺得有必要在這裏為大家科普一下。】

人工降雨是運用雲和降水物理學原理,通過向雲中撒播降雨劑(鹽粉、幹冰或碘化銀等),使雲滴或冰晶增大到一定程度,降落到地麵,形成降水,又稱人工增加降水。

撒播的方法有飛機在雲中撒播、高射炮或火箭將碘化銀炮彈射入雲中爆炸和地麵燃燒碘化銀焰劑等。是人工影響氣中進行得最多的一項試驗。

人工影響雲的微物理過程,可以在一定條件下使本來不能自然降水的雲受激發而降水,也可使那些水分供應較多、往往能自然降水的雲,提高降水效率而增加降水量。但不能自然降水的雲能供應的水分較少,因此人工催化的經濟價值有限。人工降雨根據自然界降水形成的原理,人為補充某些形成降水的必要條件,促進雲滴迅速凝結或碰並增大成雨滴,降落到地麵。

注意事項

1人工降雨作業隻有在一定的自然雲的條件下才能獲取所需的增加水量的結果,目前的技術條件還無法做到人工造雨。

對於不同條件的雲進行同樣的催化作用,可能會得出正、反兩種不相同的結果。所以為了獲得增雨效果,必須對自然雲條件和降水過程進行更深入的探測研究。

自然降水量的變率很大,而人工增雨量又往往比較,在一次降水過程中,很難把人工增雨和自然降雨區分開來。因此,評價人工降雨效果及其檢驗方法仍然是人工影響氣科學主攻目標。

4人工降水已從初期的試驗研究,逐步轉為有嚴格設計、多種探測手段及作業技術現代化與通訊等相結合的試驗應用技術,成為目前我國及不少國家的抗旱減災的措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