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禍不單行”(1 / 2)

我的記憶告訴我,辯證唯物情結形成的時間,應該不晚於1980年,那時我讀初二,學校專門開設了政治課,而初一以前是沒有政治課的。由於當年初二升初三、初三升高中乃至高中考大學,政治都是必考科目,因此我有幸接受了嚴格的辯證唯物主義訓練。這種訓練,對於沒有宗教傾向的人來,如果領會得不透徹,或許會弄巧成拙;而對於從娘胎時起就分享了母親那獨特精神的我來,正好起到了平衡心靈對立物的作用。

所以,精神分享問題,精神感染問題,不一定都是負麵的,完全是因人而異。

命理學上有一條經驗,叫做“禍不單行”。

那麼“禍”是什麼呢?“禍”真的象生物體一樣會運動,能夠行走嗎?如何來解釋“不單行”呢?

從分析心理學的角度來,“禍”可以指貯存在心靈深處的情結,而且這種情結之目的性並非是其生存機器所希望意識到的。由於情結是有生命的心理圖象,而且有自己的運動傾向,因此有些人能夠體驗到“禍”象生物體一樣運動。當這種情結感染了其他生存機器,並且被激活,表現到三維現實之中時,人們就能夠體驗到“禍不單行”。

下麵,我們仍圍繞精神分享問題,舉例明“禍不單行”。當然隻能是點到為止了。

197年月7日,埔頭寨一位德高望重的接生婆病逝了,她就是“落仙姑”時稱作“二妹”的李春林的母親。她的威望有如此之高,部分原因來自於她的晚輩,部分來自於她那兢兢業業的接生精神。據病重期間,她仍堅持到村外去接生。

接生婆病重期間,李春林之妻也到了分娩期。為了孩子,她將其神聖的職業托付給了埔頭寨的媳婦李英奈。每晚上,李春林與接生婆同住一室,李英奈則跟李春林之妻同住一室,兩個臥室相距0米左右。由於外出工作的親戚都回來了,居室不夠,接生婆的兩個孫女李玉此(姐姐)和李玉(妹妹)便借了鄰居的臥室暫住,距我的臥室約5米。

接生婆臨終的當晚上,李玉朦朧睡間,聽到了一種怪異聲音,睡醒後,聲音仍在重複。李玉叫醒她姐姐,可她姐姐無論如何也聽不見。盡管後來聲音消失了,可李玉再也不敢睡覺了。顯然,這個聲音來自李玉的內部,是她的情結投射出來的幻聽。

差不多同一時間,在李春林之妻的臥室裏,李英奈睡醒並睜開雙眼,突然看見接生婆就在床後走動。李英奈趕緊叫醒李春林之妻,並且起床點燃煤油燈,到床後尋找,卻沒有發現任何動靜。她們正議論之時,遠處傳來了李春林的哭喊聲,於是她們意識到,接生婆剛剛去世。李英奈害怕極了,以為見到了接生婆的鬼魂。其實李英奈看見的影子,也來自她的心靈內部,是她的情結投射出來的幻像。

我的廚房緊挨著李春林的臥室。當上午10時許,我剛跨出廚房門,便發現李春林之妻左手拿著乘米的軍用鋁盒,右手捂著肚子,從接生婆病房的方向走來。快到其臥房門口時,她卻走不動了,一屁股坐在了進出房間的石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