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拔刀斬寇(1 / 2)

濟州島慘遭倭寇;牛頭島揮刀斬賊。

李朝沿岸島嶼星羅棋布,航道甚是複雜,好在夜梟號船隻體量適中,吃水較淺,一路走走停停,補給反而很是方便。明生也是一路閱盡沿岸風光,偶爾下船同當地土人筆畫一陣,沒辦法,語言不通。但想到這在後世都是要護照的,還不知要花多少人民幣才能環韓國一覽?便感覺不虛此行。也不是一無所獲,發現海圖上沒有標注的島嶼,明生都會一一填上,並做備注。

船行十日,漸漸遠離大陸,又行一夜,第二日一大早,瞭望手搖鈴呼喝,明生憑欄遠望,隱約看見前方一座高山。難道這就是傳中的漢拿山?

“福伯,先不急著登岸,咱們先繞島一周,看看這島有多大?”明生吩咐福伯安排下去。

不想繞行一圈,便是一個日夜,雖繞行憑借風力有限,船速慢的可憐,但也足見島嶼之大。很規律的橢圓形島嶼,從任何角度,都能看到高聳的漢拿山,明生畫畢地圖,粗略算了一下,這耽羅島麵積約有一千八百平方公裏,以漢拿山為中心,地勢逐漸降低,沿岸大多地勢平坦,適合耕種,還真是塊寶地。

耽羅島北海岸線中心地帶,便是李朝濟州牧所在地濟州城,城牆高不足丈,長不足二裏,城右不足一裏有河入海,河口有著簡易碼頭,無甚大船停泊,隻有幾舢板遊蕩,料想是百姓的漁船。

夜梟號還未停靠碼頭,但見城門中兩匹馬奔行而出,不足一裏,轉瞬便到得碼頭,一李朝公人模樣的中年漢子,坐在馬上高喊道“何處來船?此乃朝鮮國王領地,無故不得入。”

這是被拒之門外了?明生仍舊示意船員靠岸,遠遠的朝著馬上公人拱拱手,道“大明士子趙明生,欲前往倭國,借貴地補充食物,飲水,還請大人通融則個。”

那公人見明生一行人都是大明打扮,大明官話也甚是流利,不似奸細海寇直流,也沒同意與否,策馬揚鞭返回濟州城。未得明確回複,明生也不好下船,隻好拋錨站在船頭等著,總不好剛來就得罪了人家官府。

正在百無聊賴間,兩位公人去而複返,那中年公人大聲道“我家牧守大人許可你等進城補充一應所需,但不得滋擾百姓,不需攜帶武器。”

明生向那公人拱手稱謝,引著十餘人下船,福伯跟著少爺久了,也知少爺是個愛撒錢的,從懷中掏出二兩碎銀子“二位大人辛苦,這是我家少爺的一點心意,還請收下。”

公人自是高興,接了銀子也不好意思打馬就走,便牽著馬同明生等一起向城門走去。

“敢問大人如何稱呼?”明生邊走邊問那位中年公人。

“某性張”

“張大人,子見附近地勢平坦,良田頗多,現下正是春耕之時,怎的不見農人出來打理?”孤零零一座城,城外甚是冷清,明生也是奇怪。

“哎~我勸公子也盡快離開,實不相瞞,最近倭寇猖獗,不時上岸滋擾,百姓都怕了。”兩位公人道此處,頻頻哀歎。

“倭寇竟如此猖狂?為何州牧大人不起兵剿之?”

“如何剿?倭寇來去如風,你來他走,你走他來,濟州僅有兩千駐守兵丁,又無戰船,還需分守三處。”中年公人語帶無奈。

“那為何不去京都求援呢?我聽聞貴國水師實力強勁,對付這些許倭寇,綽綽有餘吧。”明生繼續追問道。

“已求援三次,不見回複,州牧大人也是無計可施。”

“如此,這耕地還需耕種啊,若是誤了農時,百姓來年如何生存?”不是古人都視土地如生命麼?怎的來了些倭寇就嚇成這樣,從上至下都是沒卵子的,明生心中不由越發鄙夷。

“嘿嘿!公子是大明人,不知我朝典故。這濟州雖名為州,實則是流放之地,人口不足兩萬,不是流放之人,就是流放之人的後代。數百年下來才有這兩萬之數。朝中怎會在乎我等的死活?至於農時?農時重要還是性命重要?已有數個村莊被毀,百姓死者上百。”中年公人到此處,不禁麵含怒色,眼神冰冷。

“原來如此,是子孟浪了。既然朝廷不管,州牧大人何不成立鄉勇?倭寇猖狂如斯,總不能坐以待斃吧?”這不科學,哪有隻能人殺我,不能我殺人的道理,難道是倭寇裝備太好,武力太強?已經到了降維打擊的程度了麼。

“嘿嘿,公子卻是忘了我等是犯官後代,如何趕碰那刀槍?不用倭寇,朝廷那兩千人馬就會砍了我等。”中年公人麵色愈發的冷峻。

明生算是明白了,那兩千人馬本就不是保家護民,而是負責監視這些犯官罪臣。至於這些人的死活,估計很多人巴不得他們死呢,果然鬥爭無處不在,擺明是李朝有一股勢力同倭寇合流,要弄死某些人的節奏。可惜明生也是初來乍到,猜不透其中緣由,胳膊腿,也無力幹翻倭寇,如此,還真是要盡快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