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報信(1 / 2)

秦秀才順著讀書聲從閣樓向下看去,這不是秦明嗎?年紀卻能背的這篇中庸,此子果然不凡,怪不得仙道稱他為賜之子。秦秀才吹滅了桌上豆大的油燈,緊了緊披在身上的粗布長衫從閣樓走下來。

“子,何時學的這篇文章”,秦秀才雙眼透著一絲不解,想他這個年紀應該讀點三字經,百家姓倒還不錯。

“父親,早上聽你讀書學來了“,秦明狡猾的著,總不能這時我大學學的吧,那還不把酸秀才給嚇住了。

“好吧,我們先用膳吧,隨後父親帶你去祠堂拜祭祖先,順便讓你認認族中長輩”,秦秀才隨口這,心想自己這個年紀尚不能有如此成就,也難怪自己至今未能再進一步,心中雖有一些失落但也釋然了。

用完早飯後秦秀才便領著秦明去了祠堂,按照這裏的規矩,祠堂是族內商量大事的地方,女子一般是不得入內的,除了剛入門的新娘子才可以進入拜祭祖宗,再有就是這個女人死後他的牌位安放,大約也就是這兩次,所以秦母並沒有跟隨。

兩人一前一後沿著彎彎曲曲路的往祠堂方向,祠堂坐落的地方很是偏僻,路的兩麵長滿了雜草,遠處看就像是一個破廟,隻有低矮的三間青磚大瓦房,那房頂上掛滿了的青苔盡收眼底,稍顯的有些破敗,足見秦家在此處並非是什麼大戶。話這梁州城雖遠離中原,但也是極其講究門第出身,廟堂之上盡是世家大族壟斷,少有寒門出身,即便有也多是宦官,是以秦秀才屢試屢敗大概也就是這個原由吧。這大夏國的國主李承乾雖銳意進取,卻也是被各大門閥士族處處掣肘,國中看似一片升平,也是暗流湧動,故此今年朝廷才加大了鄉試的規模,這也是秦秀才著急忙慌的讓秦明拜入宗祠,好讓族內舉薦時也能分個名額。

話間便到了祠堂,族中一幹人等已陸續到期,隻等族內長老的到來,這也是規矩。熙熙攘攘的聲音漸漸靜了下來,隻見幾位長老緩緩落座。

“今日有兩件大事要告知各位,一是朝廷今年增加了鄉試,我族人有三個名額可以參試應考,稍後族內便可以推舉十六歲以下子弟參加此次應試,另外就是我秦氏再添香火,秦秀才承嗣有人”,族長話畢,族內一片噪雜,有的在給秦秀才道喜有的在討論著鄉試。秦氏在此地雖不是什麼名門望族,但卻是人丁興旺的旺族,故而也是有名額的。

秦秀才恬著臉湊上前去,來到了族長秦武延身旁,“族長我家犬子今年可有名額”,正在填寫家譜的秦武延怒道,今日才入我秦家怎會有這名額。“不過今日犬子也入了我的門廳,當有這個資格”,秦秀才沒好氣的著。

秦武延停下了手中的筆,“我現在還沒有落筆,他便沒有資格,況且秦明才八歲,你未免也太著急了吧“,秦秀才隻得怏怏而去,待拜祭完祖宗牌位後,眾人紛紛那散了。此時的秦秀才就像鬥敗了的公雞一樣,垂頭喪氣的。這也怪不得別人,秦秀才少年得誌,原本也是族中的之驕子,指著他能光宗耀祖,誰承想一連多年也未能得個一官半職,其家族地位也越發地下,到現在連個長老也沒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