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兩百九十五節 舊臣與新人(1 / 3)

<()

永始九年九月十三。大漢西域都護府,新英縣(舊疏勒)。

新任西域都護府都護新安候丙吉,走上新英縣的城頭,望著那從東方大道上而來的兵馬,忍不住道:“風雨欲來呀……”

丙吉今年已經四十五歲了,兩鬢開始出現了白發,但整個人卻更有威勢了。

在中樞以廷尉擔任了八年執政,此番出外,對丙吉來說,不是貶官、流放,反而是更進一步的保障!

因為,和其他人相比,沒有軍方履曆是他的硬傷。

一任西域都護,正好彌補這個硬傷,讓他有資格在未來向三公乃至於丞相寶座發起進攻。

隻是,他卻沒有半分開心的樣子。

反而一副憂心忡忡的模樣。

在他身旁,已經致仕的故執金吾、楚國公王莽,披著一件狐裘大衣,撫著花白的胡須,點點頭道:“都護所見不差……確實是風雨欲來了……”

“長安的天下時報,在七月末連發三篇以‘鍾聲’為署名的文章,一論君,二論臣,三論天下……”

“最後竟得出了‘天子乃天下人之子’‘臣與君,名異而實同’的結論……”

“八月,尚書台、丞相府、禦史大夫官署並同九卿簽署,下發命令,令天下官員皆讀此三篇……更要將之作為今後考績的文法成績依據……”

“從前,長安閭裏曰:張子重之心,路人皆知……吾還不信,如今看來,空穴未必無風!”

“丞相代漢之路,已是走到末尾了!”

那三篇文章一出,再天下一傳聞,命官員貴族一學習。

維係了數百年的父子君臣綱常倫理,頓時崩潰。

高高在上的君權,失去了最後一塊遮羞布。

就這些天,身邊的軍官、貴族們,就已經明顯開始做出反應了。

原本還能維係的天子威嚴,漸漸的開始散去。

動不動將‘天下’、‘諸夏’掛在嘴邊的人越來越多了。

這對丙吉和王莽這樣的老派人物來說,心裏麵自然是很難受的。

尤其是他們兩人,還自認為‘身負皇恩’。

“一切都遲了……”丙吉悠悠的說道:“永始之後,丞相的想法和學問認同的人越來越多……”

“黨羽、門生、弟子,遍及天下州郡……”

“更有那鷹揚旅,為之張目……”

“今天下郡國之官吏貴族,十之三四,皆與丞相有舊……”

“已是積重難返……”

“吾輩恐怕除了,一死報君王之外,再無辦法了!”

王莽聞言,神色黯然如死灰。

因為他知道,丙吉說得對。

永始之後,那位丞相一方麵大興學校、教育、考舉,進錄士子文人,另一方麵,大力的培植和扶持軍功貴族階級。

特別是其大力鼓勵武苑、太學學子去軍隊實習。

在鷹揚旅中開展掃盲,特別是在西域底定,國家無事後,將軍隊掃盲的成績當成考核標準。

這使得鷹揚旅在不斷膨脹和擴大的同時,也積累了大批大批的有知識和文化與才能的軍官。

這些軍官退伍後,轉為地方官,很快就能上手地方政務。

如此,天下郡國基層,幾乎遍及那位的羽翼。

其命令與政策,從永始五年後,就能在關中、河洛、齊魯、燕薊、河西等地直達村亭一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