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一章 繡錦可綴江山(1 / 2)

末了收卷,正昌帝見無論五律七言,翻來覆去也就是些“盛世如錦”“國泰民安”之類的話,不覺有些膩味。

唯有江安舉子珞眀章寫的乃是一首曲詞,讓人眼前一亮。詞中有“瑞鳥方展羽翼,繡錦可綴江山”之句,正擊中皇帝的心懷。

正昌帝便命取珞眀章的試卷及會試的成績來看。其策論倒也罷了,會試主考給的名次在二百開外,幾近墊底。

正昌帝看了笑笑,朱筆一揮,將珞眀章的名次向前提了一百名,恰在二甲進士之列。

午門放榜,繹家兄弟皆是榜上有名,大少爺繹之和名列一百五十,七少爺繹之謙則列在了二甲三名。

報喜的人敲鑼打鼓來到東城繹宅,一門兩個同榜進士,本就門庭若市的繹家越發令鄰居們稱羨不已。

眾親朋聽到消息也紛紛來道賀,繹家大開宴席,直慶賀了三日方罷。

陵錦佑與經二姑姑卻沒有來湊這熱鬧,過了些日子才相約一同上門來。

她們幾人往日在織繡館中天天見麵,唯有近來各有其忙,再見時愈加親熱。

因繹大少爺授了中書行人之職,繹之謙亦授了庶吉士,大家慶幸就此可安穩在京城相聚一些日子了。

貞錦依問起誠先生在國子監的情形,陵錦佑又是犯愁又是好笑:“怎麼就得了這麼個差使?!”

原來,誠先生除了在國子監授課,還被派去給東寧侯世子等人講他的那套天地人倫的新論。

封後大典完畢,東寧侯便上疏自請削爵為民,隻求保其子孫性命。

正昌帝還真的準了,也沒有明發詔諭定“逆黨”們的罪,實際上連“謀逆”的事都沒有公開提起,隻以“醉酒冒撞,驚擾太後”的罪名,將東寧侯世子關在京郊皇莊裏。同時抓捕的參與了試圖逼宮的幾個舊族勳貴,也都以不同的罪名被削爵關押,家中親眷皆被送去邊疆屯田。

關起來的這幾位,每日除了要耕田勞作,還要聽國子監來的幾位先生給他們講授經文史籍,尤其是誠先生講得最多。

聽了講,這些人每晚還有課業,既有先生出的題目,要求寫文章,還要寫伏辯悔書,追悔自己當初攻訐新政、意欲謀奪非分之權的錯處。

日日如此,逼得那些人到後來寫無可寫,將自己幼時偷過母親的首飾去賣、往老師的茶裏放巴豆等事都寫了出來,當作立心不正的根源。

聽陵錦佑講完,貞錦依、盛大奶奶等人也都覺得好笑。皇帝不知怎麼想出這麼個促狹的法子來,倒比直接殺了他們還要折磨人。

隻是這話隻能想想,不便明說,亦不敢隨便議論。

好在皇帝未因此而興大獄,沒搞出一場腥風血雨來,不但是滿朝官員可以把心放回肚子裏,也是國之幸事了。

數月之後,崔皇後誕下皇子,起小名“平安”。

正昌帝大喜,待皇子滿百日之時,即下詔立為太子。

恰在此時,《回文璿璣圖》織成。

此圖是錦衣織繡館館主貞錦依帶領幾名織工完成的,但卻是內染織局派出的領單,算是宮中的差事。

內染織局將此圖作為給皇太子的賀禮呈上,太後與崔皇後都十分喜悅。

《璿璣圖》不僅是夫妻恩愛的象征,也展示了女子的才德,是史書中記載並褒獎過的。如今被本朝織工複原,亦是一樁吉祥事,既顯本朝工匠之巧,更表明本朝國勢之強不亞於前朝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