軒然大波之後的長安城顯得格外的寧靜,鳥兒歡快的叫著,雖然已經就快入冬了,但是天氣卻是異常的溫和。
劉啟解決了整件事情之後也不用繼續裝病了,由於栗姬的一句老不死的,劉啟竟然奇跡般的康複了。世界上的事情有時候就是這樣,總是在不經意之間就會有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劉啟跟王娡正在猗蘭殿用膳,李元已經進來通傳了。
“皇上,太後請您去長樂宮一趟!”
“說沒說是什麼事情?”劉啟問了一句。
“沒說,隻是說等皇上有空了去一下!”李元看過了上一次劉啟震怒之後,對皇上十分的忌憚,生怕自己說錯了什麼話惹來殺身之禍!
“知道了,你出去吧!”
“諾!”李元趕緊出去了,這幾天李元是處處小心。
“皇上,太後這個時候叫皇上去能有什麼事情呢?”王娡問了一句。
“朕也不知道,一會去了就知道了,朕病重的時候母親親自過來看朕,屬實也是愛子情深,朕一會就去看看!”劉啟經過了上次的事情之後有些感慨。
“恩,太後身為人母,自然是記掛著自己的孩子的,無論是皇上您,還是長公主,還有梁王,太後都是記掛著的。”王娡有意的提起梁王。
“梁王?我說太後怎麼會突然間叫朕過去呢?”劉啟微微的笑了笑。
“梁王怎麼了,是不是臣妾說錯了什麼話?”王娡假裝不知道劉啟說的什麼意思。
“你想想太後為什麼這麼久不過問後宮的事情了?”劉啟問了一句。
“恩,上一次好像是因為前太子劉榮的事情吧?”王娡回話。
“是啊,當時太後想要對付太子,結果事情並不是太後說的那樣,因此太後才不過問後宮的事情,現在太後突然間有做這麼多動作,想來開始跟儲君的位置有關!”劉啟經曆了這麼多事自然也是精明了許多。
“皇上是說太後還是想立梁王為儲君?”王娡故作驚訝。
“當然,當年七國之亂的時候太後就有意讓梁王做儲君,後來娡兒你跟周亞夫的計策削弱了梁王的實力,最終才不了了之。現在梁王養精蓄銳,勢力雖然不及當年,但是也有所恢複,而且太子被廢,已經證明有嫡立嫡無嫡立長這個事情並不是治國良策,大漢應當是以賢能立之,太後就更加有借口立梁王為儲君了!”
“如果真是這樣,皇上也不必煩惱,順著太後的意思就是了,反正儲君的位置是要皇上百年之後才能繼承皇位的,皇上又何必煩惱呢?”王娡勸慰到。
“嗬嗬,百年?朕要真的能到百年才行啊,朕的身體朕自己知道,這一次能夠活下來已經是萬幸了,太後心疼自己的兒子,想要裏梁王為儲君,可是朕也是身為人父,朕也有那麼多兒子,如果朕真的將皇位傳給了梁王,你叫朕怎麼麵對自己的兒子!”劉啟說的有些動容了,畢竟現在說的是皇位,不是一個饅頭或者是一錠金子,劉啟跟梁王縱使關係再好,也不會這樣把皇位給了外人,在皇位麵前,除了自己的兒子,其他人都是外人!
“那皇上打算怎麼辦?”王娡問了一句。
“還沒想好,需要有個人勸解太後才行,畢竟太後也是朕的母親,如果是朕拒絕了太後,以後相處起來也怕是要有嫌隙!要是晁錯還在就好了,以晁卿家的見識,一定能夠勸得了太後的!”劉啟在這個時候想起了在七國之亂中被自己處決了的晁錯。
“皇上,請恕臣妾多嘴,晁錯不在了,袁盎可是還在的,袁盎被貶為庶民之後依然在長安城居住,而且以袁盎對大漢的忠誠,對皇上的忠誠,想必這件事情一定能夠辦得很好!”
“嗬嗬,要不怎麼說娡兒是這宮裏最聰慧的女子,朕也在想要不要用袁盎的事情呢?就這麼辦,一會朕就讓袁盎進宮,跟朕一起去見太後!”劉啟的笑聲很開朗,王娡看著劉啟這樣的笑容,心裏一驚分不出這究竟還是不是自己深愛的男人,劉啟的性子太讓人捉摸不透了,也太陰晴難測了。
竇漪房已經想的十分清楚了,這一次一定要把自己的兒子劉武推到儲君的位置上,這是皇上當年親口答應的。
“皇上駕到!”竇漪房心裏一振,知道好戲已經開始了。
劉啟進來行禮,“參見太後!”一個竇漪房十分熟悉但是又有些陌生的聲音傳進了竇漪房的耳朵。
“袁盎?”竇漪房十分吃驚,不知道袁盎怎麼會出現在這裏。
“這麼久了,太後還記得草民的聲音,實乃是草民的福分!”袁盎也是沒想到竇漪房居然還能分辨出自己的聲音。